所谓“高”。2006年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价格一直都是高价位,如国内多晶硅每公斤价格上涨到310美元,简直就是天价。原来125×125的单晶硅片,一片卖16元、17元,2006年竟卖到了55元,市场还有卖56元的,这种高价位的运作也不会再有了。
所谓“快”。暴利之下,必有奇观。2006年这一年的发展超过了原来几十年的发展,这种速度可以说是火箭式的。据不完全统计,制造单晶硅的企业由原来的三四家增长到现在的44家,单晶炉达到1449台,产能达到万多吨以上,中国还有四家较大的浇铸硅厂,专用浇铸炉88台;硅片加工厂发展到46家,一年就冒出了几十家;线切设备有485台,产能5.8亿片;太阳能电池厂家达到了38家,产能达到了1278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110家,产能达到1487兆瓦。这种发展速度的确惊人。
但是,物极必反。任何一种事物发展到极至,都会导致另一种局面的出现,太阳能行业也不例外。发展到极至就会有所调整,这种调整就是更加残酷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领导思路上要灵敏,要快速适应发展形势的变化。要知道,当前的形势已不再是前两年的一片大好,而是更加严峻、残酷的竞争局面。
首先,市场已出现疲软。目前的市场情况还不是低谷,只是略有疲软,这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特别是德国太阳能光伏政策的调整,提高了我国进入德国市场的门槛。
其次,高质量、低价位的竞争已经到来。产品价格虽然不会降到原来的水平,但会降10-20个百分点,这要求产品的质量必须过关,将使一些企业面临关门的困境。
第三,原材料紧张将是今后三年不容改变的现实。
第四,晶龙的绝对优势面临严峻挑战。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企业在市场中必须具有竞争优势。一是独有优势,二是绝对优势,三是一般优势。这些竞争优势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虽然不具备独有优势,但有一定的绝对优势和一般优势。在规模上,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规模大是我们的绝对优势,但这一优势现在面临着严峻挑战。过去,我们的单晶炉数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0%,现在只占全国总量的20.7%。产业链条长也是我们的优势,但现在许多企业都已将晶龙作为目标,学习我们,超过我们。这不难看出,我们正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竞争局面和压力,每位晶龙员工都必须正确地看待这种局面,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处惊不变、积极应对。
中红网:十年来,晶龙以“风险经营创大业”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不平常的发展道路。然而,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晶龙在经营思路上是否有所改变?
靳保芳:是的,根据形势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地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使企业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目前,无论是发展思路还是战略,我们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稳”。前十年,我们在发展中特别是2003年改制以来,企业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形势,实施了“风险经营创大业”的快速发展的发展战略。当时这样做,使我们抓住了机遇,比别人抢先占领了发展的制高点,走在了别人的前面。历史证明,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当前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还要继续这样做已经不行了。如果不根据形势变化而改变竞争策略,势必会形成战略上的失误,从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如果还坚持原来的发展思路,就会使战线拉得过长,投资过大,设备闲置,成本加大,企业风险就会随之而来。尽管企业已经做大了,但抗风险能力并不强,企业负债率在本行业中还没有达到最佳水平。如果我们总靠负债经营过日子,一旦资金链断了,企业就会遭受灭顶之灾。三株企业、巨人集团等一些曾经的大企业,就是因决策失误,资金链断了,企业就都倒闭了。这些沉痛的教训,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亚洲四小龙企业之所以成功,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做得比较稳、比较实,始终把企业负债率保持在20%左右。在现在的市场形势下,我们决不能头脑发热,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