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近5年来年均增长率在40%以上,近3年更高达48%以上。专家预测,光伏产业将在21世纪前半期超过核电,成为最重要的支柱能源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是由于政策滞后和技术瓶颈,自主研发实力较弱,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国家亟待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以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1.我国光伏产业超快发展。由于光伏产业的诱人前景和价格非理性上涨带来的暴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一行业中来。近三年增长速度惊人,2005年增长率为191.4%,2006年增长率为177.6%,2007年增长率为132.2%。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把光伏产业作为发展新兴产业和老产业转型的重点,太阳能光伏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年产能为1500兆瓦。一窝蜂进入到这一行业,很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2.光伏产业“两头在外”潜在生存危机。我国太阳能电池所需的多晶硅原料90%以上从国外进口。近两年国际市场硅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一涨再涨。2006年第四季度多晶硅每公斤突破300美元,2007年上半年尚维持在300-330美元,然而到第四季度初再升至360-370美元,12月更是创出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使下游企业几乎亏本无利可图,在中国如此价高的情况下,而美国硅片厂签下的合同每公斤60美元。我国作为光伏产业大国,《可再生能源法》已正式实施,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再加上政策落实滞后,导致国内市场迟迟不能启动,目前全国太阳能电池产能为1500兆瓦,而国内需求仅为10兆瓦至20兆瓦,98%的产品依赖出口。由于光伏原料与市场两头都在国外,一旦原材料遭受“卡脖”或市场受限,中国光伏产业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3.多晶硅无序、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正在建设或拟建设的多晶硅项目,合计产能达6万吨,比全球主要厂商(不包括我国企业)2010年预期产能的总和还要多1万吨。另外,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多晶硅项目,多数工艺技术装备基本雷同,总体技术水平有待验证或完善提高。如果让这种无序上马、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任其发展下去,必将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给国家造成损失。
为使中国光伏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继制定风能发展规划之后,制定国家和各省的“培养光伏应用市场和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为目标的中长期规划,从法规上规定和细化可再生电力采购比例和重点用途。
2.实施光伏发电上网补贴电价。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是《可再生能源法》的核心之一,应统一由立法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专家对上网电价进行科学测算,提出上网电价的具体数字及度电平摊量,在全国发布实施。为促进光伏发电,我们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为光伏发电电价实施补贴的办法。
3.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在金融财税等环节实施费用减免政策。如从目前国内电费中抽出专项资金补贴到光伏发电中;在偏远地区优先发展光伏发电,政府补贴一部分,企业以成本价支持等,以尽快打开国内光伏发电市场。
4.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普通建设必须要有光伏产品的经验。发达地区建设公共设施、政府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硬性政策规定。
5.国家应在合理布局,有效调控的基础上实现多晶硅产能扩张。如企业在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就会出现技术的可行性、环保、投资和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应从节能、环保等由国家方面严格控制项目的备案和审批。
2008年3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