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地处冀中平原的河北省宁晋县是个农业产区,在电子行业方面既没有资源与地理优势,也没有人才与技术优势。可在短短的9年里,却迅速崛起了单晶硅生产规模世界第一、被业内人士称为单晶硅产业“圣地”的晶龙集团。河北省省长季允石不久前到这里视察工作时称赞,其成功之道是有“一个好机制、一个好项目、一个好路子、一个好环境、一个好班子”的“晶龙模式”。
投资主体多元化
宁晋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单晶硅产业“圣地”,一是规模大,目前拥有单晶硅炉188台,比世界第二多出一倍。这里还是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年切片能力2500万片,占全国同类产量一半以上。二是产量高,2004年产单晶硅棒836吨,占全国同类产量的70%、世界份额的20%;当年企业销售总额8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三是品种全,能生产二极管级、集成电路级和太阳能级等单晶硅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
“晶龙集团的资本构成既有国资,又有外资与民资;股份形式既有独资的子公司,又有参股和控股的合资公司,目前总资产达到了3.8亿元。”全国人大代表、宁晋县电力局局长、河北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在介绍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促发展时说。1996年,宁晋县电力局在兴办多种经营产业时,先是拿国有资本办起了晶隆半导体厂。1997年,县电力局拿出晶隆厂的一半设备,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合资建起了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由县电力局职工入股建起了民营企业阳光电子工贸有限公司,主产品为单晶硅及单晶硅生产需要的高纯石墨。2000年,阳光电子公司与香港公司合资,兴建了赛美港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宁晋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2003年6月,随着国家电力系统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宁晋县电力局实行了主辅业剥离,由职工出资购买了晶隆厂的全部国有资产,组建起了河北晶龙实业集团。2004年底,晶龙集团与阳光工贸有限公司实现战略重组,成立了晶龙集团。目前,晶龙集团已拥有3家参股公司、2家控股公司、5家全资子公司。
据靳保芳分析,多元化投资优势明显。一是增加了融资范围,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如松宫公司几年来双方先后9次增资,使企业资产从当初的56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亿元。二是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变一家抵御为多家抗击风险。三是激活了管理机制,由单一管理变为多家共同管理,使企业充满了活力。四是融合了各方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资源,几年来日本、香港的管理经验迅速在晶龙集团得到推广,各方管理理念与经验相互渗透,管理人才得到整合,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科研生产一体化
记者在晶龙集团采访,无论在生产车间第一线还是科技研发中心,都能见到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靳保芳告诉记者,这儿是高科技企业,没有技术创新就寸步难行。早在办厂之初,他们就组建了科技创新委员会,颁发了科技创新条例,成立了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根据生产需要和企业发展,他们每年都要选定十几项科技攻关课题,并把它落实到科研人员头上。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创新平台,经常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建言献策活动。9年来,共完成科技改革和技术攻关课题30多个,其中由技术人员与操作工人共同研制的低氧碳单晶硅复投料自卸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再如方棒机是单晶硅棒深加工需要的配套设备,而这一工艺设备国内没有厂家生产,国外又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为此,他们经过科技攻关,自行研制出的单刀方棒机、双刀方棒机填补了国内空白,用70万元的国内设备拉出了国外300万元设备的产量和质量产品。
在这方面,“产学研结合”、“科学家+企业家”的路子,是晶龙集团得以迅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1996年3月在成立晶龙集团的前身——晶隆半导体厂之初,靳保芳了解到河北工业大学在微电子研究领域中的雄厚实力。在这方面,河北工业大学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已获得多项科研成果。靳保芳大胆决策,及时与该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了产学研基地,成立了半导体研究所。利用河北工业大学的“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半导体缺陷的控制与利用”专利技术,双方合作开发出单晶硅产品。合作双赢换来了高额回报,晶隆半导体厂当年就实现利税100万元。这项开发还先后获得了“河北省电子行业科技开发先进奖”等荣誉称号,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全国大学产学研结合”一百个成功案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