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靳保芳博客>>正文  
 

关键字:

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晶龙全力迈向“百亿俱乐部”

作者: 段同刚 来源: 晶龙丰碑 发表时间: 2012-03-31 已浏览 字号:

温如昌 段同刚许建波

对宁晋县来说晶龙集团的发展是一个奇迹。

对河北省来说,晶龙集团同样是一个奇迹。

2008年上半年晶龙集团喜报频传:生产单晶硅530吨,硅片2979万片、太阳能电池103兆瓦、电池组件14兆瓦,同比分别增长了3.8%64%157%9215%;实现销售收入近56.3亿元、实现税金3.06亿元,实现利税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5%100%115%,创造了我省民营高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业内人士惊呼,依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今年晶龙集团将顺利进入“百亿俱乐部”行列——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十年征程 小县城飞出新能源产业巨头

“在一个没有什么资源的小县城,成长起这样一个高科技企业真是太了不起了。”最近,一位网友在浏览了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的博客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晶龙集团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走出去、请进来”、借力发展的思路。晶龙集团能从一个仅有十几人的小厂迅速成长为光伏产业界巨头,与其第一个合作伙伴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密不可分。1997年,晶龙和松宫共同出资成立河北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借助松宫雄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这个合资企业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松宫为宁晋单晶硅打开了海外市场,也开辟了晶龙走向世界的通道。

自此,晶龙集团通过合资合作借力发展之路越走越顺,几乎平均每年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到2007年,该集团已拥有9家合资企业。

每一次合资合作,晶龙集团的发展都跃上一个新台阶,与松宫合作,其单晶硅产量雄踞亚洲第一;与香港其昌等公司合作,其单晶硅产量跃居全球首位;与澳大利亚光电科技公司合作,其具备了生产太阳能电池片能力;与美国克朗公司合作,其可以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打造成全球光伏产业最完整产业链条。

在合作的同时,晶龙集团始终没有忘记通过自主创新“强身健体”。

“石英坩埚能够自己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使企业发展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介绍说。晶龙集团依靠自己的研发队伍,2002年,成功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英坩埚,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把全球石英坩埚的售价拉低了200多元。

说起石英坩埚,有些人可能不知为何物,但说起太阳能电池,大多数人都应该听说过,石英坩埚是生产太阳能电池原料过程中的一种器具。

晶龙集团以生产太阳能电池用大直径单晶硅棒、片和半导体器件为主,是世界上年产单晶硅最多的企业集团,2007年单晶硅产量达1300吨。如此高的产量使得该集团对石英坩埚需求量大增,企业的一举一动对全球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高纯石英坩埚生产技术被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垄断,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只能主要依靠进口满足需求,不仅花费大量外汇,而且时常得不到供货,影响正常生产。

为降低生产成本,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2002年,晶龙集团与香港一家企业合资成立宁晋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专门组织专家开展石英坩埚的研发。

2003年,晶龙集团把石英坩埚研发作为当年攻关重点。经过艰难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了高质量的16英寸高纯石英坩埚。目前,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已经能够生产16英寸18英寸20英寸全系列的石英坩埚,晶龙集团所需的石英坩埚已经实现完全自产,彻底结束了从国外进口的历史。

按测算,晶龙集团年需求石英坩埚超过18万只,由于石英坩埚的单价由过去进口的1700元降至1400多元,仅此一项,该集团年节约成本就达3600多万元。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晶龙高端转身铸造国际品牌
下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河北单晶硅的全球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