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靳保芳博客>>正文  
 

关键字:

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晶龙高端转身铸造国际品牌

作者: 段同刚 来源: 晶龙丰碑 发表时间: 2012-03-31 已浏览 字号:

蔡计锁 段同刚

200995,对成立仅仅13个年头的晶龙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杭州公布了2009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晶龙集团以118.9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冲进500强,位列第448位。

迅速崛起的晶龙在500强“光环”下有着怎样的新思考?企业有哪些新的发展规划和新的举措?1010,笔者走进晶龙集团,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探访。“企业的长远目标是做成一家百年老店,对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个市场高度国际化的晶龙集团来说,在国际金融风暴影响的情况下,调整结构,向高端发展,打造国际品牌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选择。”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话语坚定而有紧迫感。

靳保芳说,晶龙将瞄准三个高端努力:一是产业高端,二是技术和管理高端,三是进军世界500强这个目标高端。

审视金融危机的影响,晶龙在回顾和思考中瞄准产业高端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就。

13年奋斗,成功冲进500强。这个成就的缔造者就是从我省内陆县宁晋县崛起的晶龙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靳保芳的解释很干脆。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光伏产业进入了一个暴利时代,太阳能单晶硅片市场售价最高时每片卖到了60多元,而且是客户预付款等拉货。就拿晶龙集团来说,2006年销售收入不到30亿元,2007年增长了一倍超过了60亿元,2008年更是一举接近了120亿元,3年实现了“三级跳”。

在市场疯狂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南方的光伏产业已经做“疯”了,多到什么程度?有些地方,卖袜子卖服装的纷纷转行,五六台单晶炉的小厂遍地都是,沿海附近许多家庭,买上两三台线切机,再买来几根单晶硅棒,切成片就开卖。一个产业热成这样,不讲技术参数,不谈产品质量,绝对不正常,市场在酝酿风险,随时可能洗牌。

“暴利时代绝不会永远这样持续下去,企业必须对此做出反应。”深谙市场规律的靳保芳早在2006年就着手开始对企业进行提档升级。

过去,晶龙集团以生产太阳能单晶硅片为主,规模做到了世界最大。但这样的产品结构,只能处于整个光伏产业的最底端,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晶龙集团抓住时机,延伸产业链条,成立了晶澳公司,具备了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能力,接着成立了阳光新能源公司和德国晶龙公司。晶龙集团形成了光伏产业从拉晶、切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完整的产业链条。

如今,晶龙集团已经改变了单一依靠生产单晶硅片为主的格局,太阳能电池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集团销售收入的65%以上。企业一举跃升到了光伏产业的最前端。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动作开启了企业迈向产业高端的新征程。

20089月以来,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风暴,让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受到很大冲击,许多企业在经济“寒冬”中倒下。国内许多企业面临着国际订单大幅度减少的局面,生存发展遇到了巨大挑战。晶龙集团也深切感受到“寒流”的冲击。

“光伏产业的洗牌提前到来。大浪淘沙始见金!最终生存下来的必然是竞争中的强者!推进企业向高端发展是晶龙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积聚力量提档升级必修的功课。”靳保芳分析说,看待危机就是要认识到“危”中有“机”,光伏产业产品市场主要在欧美,在经济“寒冬”中订单减少了,但不是一点订单没有了。这时候,客户的要求比市场情况好的时候提高了,也更加挑剔了,谁的综合能力强,谁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价格低,谁就能在“寒冬”中占得先机。可以说,不向产业高端发展,就没有生存空间。

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不进则退!毫不夸张地说,晶龙集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资源洼地崛起世界最大单晶硅高科技产业群
下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晶龙全力迈向“百亿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