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光伏产业大量囤积多晶硅原料的时候,晶龙集团反其道而行。从去年8月份开始调整企业库存,到年底清空所有的存货。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现在是多晶硅价格最好的时候,为什么在别人都在大把挣钱的时候我们却淡出?是什么“吓坏”了历经数十年商场磨练的靳保芳?靳保芳说:“那时候,我在去南方考察时发现,很多地方光伏产业异常火暴,五六台单晶炉的小厂遍地都是。沿海一带许多家庭,买上两三台线切机,再买来几根单晶硅棒,切成片就开卖。一个产业‘热’成这样,不讲技术参数,不谈产品质量,绝对不正常。任何事情走向极致的时候,就会走向反面。我感觉形势要发生变化。市场酝酿风险,随时可能洗牌。”
果然让靳保芳言中。在随后的两个月的日子里,世界金融风暴影响光伏行业大洗牌来势凶猛。占光伏产品需求95%以上的国际市场冰冻了,欧洲几大目标市场国先后大幅缩减甚至停止了对于太阳能行业的政府补贴,上游原料多晶硅从最热时的每公斤450至500美元,跌到后来的50至60美元,影响到单晶硅片最低跌到每片15元人民币,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最初晶龙参与了江苏一个多晶厂创始,当时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上多晶硅项目,我们没有上,并在去年5月份主动退股,3000万股换回4个亿资金。现在看来,当时没上多晶硅项目是明智的。所有上多晶硅的企业,现在无一幸免地都背一个沉重的包袱,举步维艰。而晶龙却已轻装前进了。”靳保芳说。
尽管晶龙集团控股的公司、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晶澳,同国内其他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一样,今年前两季度财务报表也很难看,但晶龙在30多美金的时候卖出600万股,“止损”及时使得晶龙集团在今年上半年仍赢利近亿元。在股价回落到3美元附近的时候,晶龙出于对自身企业的信心,再次将晶澳股份全部购回。
“之所以全部购回,我觉得投资的不是别人的股票,而是晶龙自己的股票,买股票表示我们对自己企业的信心。在大家都对企业没有信心的时候,企业的自身买入也是给买晶龙股票的投资者信心,其实,这也是企业家的责任。”作为企业家,靳保芳对市场超乎寻常的敏感与判断不仅让晶龙躲过危机,也让更多人心悦诚服。
几盘漂亮的布局让晶龙的步子迈得更加轻盈。
和谐发展企业家要讲责任
“晶龙出色的员工队伍是我最大的骄傲。”靳保芳说。
晶龙集团及其下属合作公司有1.1万名员工。在靳保芳看来,以人为本不能是一句应景的口号,必须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上。金融危机让一些行业陷入萧条期,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屡见不鲜。而靳保芳却在此时提出三个保证——保证员工不下岗,保证工资不下降,保证缴税贡献不减。三个保证在经济危机的严冬中给员工带来了温暖,对社会负责、对家乡负责的态度,极大地激励了员工的信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晶龙坚持‘保生存、抓机遇、求发展’九字方针。自2008年10月至今,晶龙不但没有减员裁员,还继续扩招了1000多员工。”靳保芳说,“危机来了,员工都指望着企业,这时候裁员,大家的生活怎么办?为员工保住饭碗,不仅体现企业领导者的胸怀、同时更多的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责任。”
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订单减少,“用工闲置”等特殊情况,集团决定趁生产的空余时间,邀请专家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生产管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也是企业的一种福利。假如不培训,我们怎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刚刚参加完培训的员工小王如是说。
靳保芳说:“有一流的员工队伍,才能创办一流的企业。通过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积蓄发展能量,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劲。停产不停工,为企业早日渡过危机储备了‘知识食粮’,给企业攒足了发展的后劲儿。”
“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才能和谐发展。”靳保芳的信心不仅来自于对太阳能行业的信心,同时也来自晶龙对人才实力的信心。
(原载《中国能源报》2009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