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企业家立身兴企的黄金法则。多年来,靳保芳一直把诚信当做立身兴企之本,在经营中常遇到因为国际争端,原材料常常供应不及时,延误成品发运的情况。按说这样的违约有其客观不可抗拒的理由,但为了不耽误对方企业收货,他宁可多花三四倍的价格,变海运为空运按时将货送到,这使日方企业很受感动,所以日方将本打算在北京扩资的意图转到宁晋,从此宁晋成为了松宫投资发展的战略重点。今年3月,原材料大幅涨价,生产成本也相应大幅度提高,可晶龙依然按照原来合同上的定价向客户销售成品,单这一项就给客户让利几千万元。可是靳保芳认为,做生意要看长远,不能太贪图眼前的利益。
“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信誉的建立离不开一整套严格的机制,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而这每一个严格的背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这代价并没有付诸东流,这些代价都是对未来财富的积累,对品牌价值的积累,而多年的积累付出终将会有回报。”
“在合作中,我觉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对方获得利益,也可以说是利益双赢,只有做到了互惠互利,才能合作长久,如果只想着占便宜,那是不行的。另一方面,就是共事的过程中要做到几点,如要容忍,度量要大;要容事,容人容事才能容天下。合作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常为对方着想,通过交流消除误解、达成共识,才能共同前进。”靳保芳这样阐述了自己的合作观。“经商就如同做人,忠实的战略伙伴不是靠利益结交的,要靠真心、靠诚信、靠付出。终身的客户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他们愿意与你共事,主动帮你分担风险,希望与你长期共存。”
2006年荷兰一家企业与国外签订的供货合同来不及完成,来向晶龙求救,当时晶龙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但靳保芳说:同仁有难,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就像当我们当初步履维艰时我们的伙伴也没有松开我们的手一样,况且这还关系到中国企业的荣誉问题,这个忙我们一定要帮。于是晶龙集团调集一切力量,加班加点,最终为他们解决了50万片的太阳能电池,而且价格上不仅没有趁人之危,还比市场价格便宜了一些。从此,这个企业与晶龙集团的战略伙伴关系便坚定不移地确立了。与日本松宫、与澳大利亚太阳能、与美国海姆洛克……一个个坚实的战略同盟堡垒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亲兄弟还有打架的时候,家族企业也经常出现矛盾冲突,而如今的晶龙集团旗下有9家合资公司却个个都能够和谐共处,运营地有条不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在靳保芳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下、在他容人容事容天下的宽广胸怀下创造出的奇迹。与日本松宫的合资公司按照出资比例主要管理事务应由日方担任,但自从公司成立之初,日方董事长来参观考察过几次之后,便几乎把一切事物都交给了靳保芳打理,而且至今连一个管理人员都没有派来,这样的信任可见一斑。
“容人容事容天下”的胸怀不仅体现在对外合作上,也着实体现在了对内的经营管理和选人用人上。“企业走到哪里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集团的战略布局、企业的科学决策,都是全体晶龙人智慧的共同结晶。”晶龙集团的决策并不是“一言堂”,集团定期召开战略研讨会,积极鼓励员工为企业出谋划策,并且在管理中善于挖掘人才的特点,因才施任,敢于放权,用极大的空间和信任,为员工和管理者创造最完美的舞台。被誉为“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第一人”的杨怀进、以戴熙明博士为首的国际上最具实力的3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将单晶硅引进晶龙的任丙彦教授……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都是被靳保芳的人格魅力和人才理念深深吸引,才最终留在晶龙,全心全意地为晶龙的事业打拼的。
“胸有多宽,事业就可以干多大”,拥有可以容纳天下的胸怀,靳保芳的事业也必定会像天空一样辽阔。
怀揣太阳心,感动全世界
三岁便失去父亲的靳保芳,是靠着国家的救济和党的关怀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么多年来,靳保芳始终把党和国家放在第一位,心中时刻想着党和国家的利益,把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当做自己的首要责任。
随着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曾担任过县电力局长的靳保芳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危机将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障碍。单晶硅横空出世,使靳保芳眼前一亮。“太阳不息,光能永续,光电转换,利在千秋。”此后其开发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以寿命长、光电转换率高,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推崇的绿色环保产品,这种直接应用于太阳能电站的单晶硅电池片,将源源不断地为全人类提供绿色能源,造福世界人民。肩负“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神圣使命,靳保芳用“责任”诠释了现代企业家的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