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楠 周楠
从晶龙集团回来,开始整理思绪,如何用简短的文字把我们一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全部呈现于纸上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
晶龙集团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我不想写,因为在网上搜搜就可以知道;晶龙集团的企业规模,我不想写,因为查查以往的资料就能够了解;晶龙集团创造了多少效益,这我也不想写,因为翻翻两年来中国电子百强报道便一清二楚;而我想要写的,是那些只有真真切切地走进晶龙,感受晶龙人的工作和生活后,才能真正看得见的、体会得到的、领悟得出的……
怯生生走进晶龙
说走进晶龙是怯生生,确实事出有因。
刚进入记者行业不久的我,还是第一次走进如此规模的高科技集团,并对集团的党委副书记温如昌做采访。此前我所了解的晶龙集团也跟其他人一样,仅仅局限于网络和其他媒体的报道。在我的印象中只知道晶龙有着十一年的光辉历史,在中国的光伏产业中应该算得上是元老级企业;晶龙拥有11家全资子公司、9家合资企业,已经逐渐形成集团化规模效应;晶龙拥有一条“拉晶一切方一切片一太阳能电池片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这在中国的光伏企业中是不多见的;晶龙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连续4年单晶硅产量居世界首位,硅片产量国内第一;晶龙旗下的晶澳公司今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后就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股值从15美元曾一度飙升至72美元,在近两个月震荡的股市中,也一直稳定在60美元左右;晶龙数不清的荣誉;广阔的国际市场;翻番的发展速度;2007年晶龙突破65亿产值、17亿利税、3亿上缴税金……我想对晶龙集团稍有关注的人还可以讲出好多好多。
或许正是由于晶龙集团拥有太多的殊荣,太多让人交口称赞的业绩,以及让人仰视的行业地位,才会让我对晶龙既向往又畏惧。再加之以前遇到的一些上市公司给我留下的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不良印象,我断定这一定是一次非凡且艰难的行程。
真切切体会晶龙
非凡,预计的没错。我们进入宁晋县驶入的第一条马路竟然就叫晶龙大街,可见晶龙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晶龙集团拥有两个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我们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大体看全了晶龙集团的各个生产企业。原来晶龙不仅有我们熟知的松宫、晶兴、赛美、硅片加工中心、晶澳、阳光新能源这条单晶硅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的纵向产业链,而且还拥有一条生产坩埚、石墨、辅助产品的横向产业链。经过十余年发展的累积,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晶龙集团的产业链都设计精美完善且环环相扣,几乎没有一丝冗余也没有一点欠缺。到目前为止,晶龙集团以拉晶环节为起点,已经实现了内部的流通循环,晶龙集团自身已呈现出内部各公司协调互动、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优势局面。发展长产业链的集中管理模式,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减少了外界的制约因素,从而使调整更快捷、更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参观期间我们还了解到晶龙集团并没有满足于现在的成就,今年一年仅太阳能项目新增投资就近8亿元人民币,计划到2010年单晶硅产能达到5000吨,硅片产能1亿片,太阳能电池产能425兆瓦,组件产能225兆瓦,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利税突破30亿元,并且晶龙把未来的战略目标定为“将宁晋建成中国最大的硅光电子城”。
无论是晶龙的集团规模,还是晶龙的企业气魄,我想说“非凡”一点也不为过。
艰难,出乎意料。使我出乎意料的并不是采访的艰难,而是我们工作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以及晶龙人给予我们的出乎意料的热情。
从踏入晶龙集团的大门开始,晶龙人的亲切质朴、热情好客便扑面而来。满满两天的行程为我们安排得细致周到,并且积极配合我们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晶龙集团的党委副书记温如昌,更是不顾工作繁忙两次接受我们的采访,向我们详尽地介绍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走进晶龙的每一家子公司、每一个生产车间,无论是面对面与我们交流为我们做向导的企业负责人员,还是那些仍然在紧张而有序忙碌的工人,他们个个都向我们送来了甜美的微笑,让我一改对大型上市企业的传统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