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飞
“在本届人大上我提了三个提案,其中两个和太阳能行业有关,一是《关于光伏发电上网的建议》,二是《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在接受我刊专访时透露。
任重道远:建言献策推动行业发展
作为光伏界唯一的人大代表,靳保芳其实一直都未曾放弃努力,早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时候,他就提出过《关于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建议》的提案。
他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光伏发电上网是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手段,而光伏产业已成为发展最迅速、最具环境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政府应大力扶持和主导发展低耗能、无污染、高效率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对传统工业实行结构升级式改造,以提高高新技术的比重。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早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在历届两会都会成为热点和重要议题,在本届人大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言:“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并明确表示,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替代能源,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这一切,无疑都预示着包括太阳能利用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勃勃生机。
用靳保芳自己的话说,“推动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也许会是个很长的过程,这需要很多人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不敢说自己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但是一定起到了作用!”晶龙的发展壮大在光伏行业里是个奇迹,甚至在整个河北省的企业里面,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农业小县城,诞生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举足轻重的大型集团化公司,它是怎么做到的?
脚踏实地:找准企业定位赢得市场
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两度临危受命,拯救陷入亏损危机的国有企业,他“三顾茅庐请诸葛”,力邀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任丙彦出山,靳、任二人联手,在河北省宁晋县的弹丸之地上缔造了中国单晶硅产业的辉煌。
众所周知,目前单晶硅市场主要由二极管级、整流器件级、电路级以及太阳电池级单晶硅产品构成,前三者是传统的单晶硅应用领域,而后者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技术准入门槛最低的一个行业。
晶龙集团早在1996年建厂之初,就看准了光伏产业这块大蛋糕,靳保芳坦率地说,除了看准了在能源紧张的大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大有可为外,在宁晋这样闭塞的小县城,先从简单的做起也是比较务实的选择。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晶龙的二极管级单晶硅产品实力也着实不弱,几乎可以用“以太阳电池级单晶硅产品为主,二极管级三分天下”来形容,晶龙的副董事长任丙彦还是谦虚地打了个比方,他说,“就好比是窝头和蛋糕,别人做蛋糕我们做窝头,窝头也有人吃,这就是市场。”
也许当初谁也想不到,不到10年的时间,光伏产业火了!以无锡尚德电力公司的上市为标志,中国的光伏市场迅速膨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积蓄了10年力量的晶龙厚积薄发,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产业链越来越完整,今年2月份晶澳太阳能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全面印证了当初“以太阳电池级产品为主”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时至今日,无论从实力、从声望还是从市场占有率,晶龙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了世界单晶硅领域的“大哥大”。
行业神话:凤凰城飞出金凤凰
河北晶龙集团从1996年只有3台单晶炉、只能生产单一的半导体单晶硅产品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11家子公司、8家参股公司、3000余名员工,产品实现“一条主线,两个发展重点”多元化生产的大型高科技集团公司,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单晶硅基地。而今年2月7号,晶龙旗下控股公司晶澳太阳能公司成立仅8个月就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几乎是一夜成名,又一次让晶龙成为光伏业内的焦点。这其中的艰辛,只怕是晶龙的两位创始人靳保芳和任丙彦最有感触。
那这一切,是怎么在宁晋这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传统农业小县城实现的?靳保芳说,要有人,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是晶龙创办时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持来源,当时身为宁晋县电力局局长的靳保芳三顾茅庐请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任丙彦出山的故事在业内也许人尽皆知。任教授说,同为宁晋人,为家乡父老作点贡献本就义不容辞,但更重要的还是靳总的执著和人格魅力打动了他,他感觉到双方合作一定会大有所为。就这样,双方以宁晋县电力局和河北工业大学以技术转让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开始了合作,也由此为10年之后宁晋县飞出晶龙集团这只“金凤凰”筑好了“暖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