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靳保芳博客>>正文  
 

关键字:

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

作者: 段同刚 来源: 晶龙丰碑 发表时间: 2012-04-01 已浏览 字号:

怎么才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靳保芳是这样回答的,“企业本身的实力和发展潜力是吸引人才的先决条件,当初澳大利亚的技术团队来晶龙考察,曾惊叹说,世界单晶硅圣地在这里!我也给出了相当的优厚的条件,25%的技术股份,这是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了。”就这样,在太阳能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的澳大利亚马丁格林实验室三位顶尖“高手”教授戴熙明、布鲁斯、泰德来到晶龙创业,作为晶澳太阳能公司的技术骨干,领导晶澳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即建成太阳能电池75MW生产线,电池转换率达到17%以上,创造了“闪电上市”的奇迹。“国际化技术团队是企业走向世界,在更广阔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晶龙集团副董事长任丙彦如是说。

靳保芳说,除了人才优势,自主创新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动力,他说,经过10年的发展,晶龙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完备的产业链,例如原来拉晶用的高纯石墨器件和高纯石英坩埚都是依靠进口,不仅成本居高不下,还要受制于人,国外供应商稍有风吹草动,企业生产马上就受到影响。在1999年美国西海岸工人罢工期间,企业就因为由美国通用公司进口的石英坩埚不能及时到货,致使生产难以继续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后来经过技术攻关,建立了自己的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和石墨器件厂,成功研制出了高质量的16英寸高纯石英坩埚。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不仅打破了瓶颈制约,还降低了成本,石英坩埚的单价由1700多元降到了1400多元,在全球范围内都拉低了石英坩埚的价格。

远见卓识的战略目光也保证了企业处处能够抢占先机。晶龙集团与美国海姆洛克(Helmlock)公司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源头上保证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公司在全世界选定了20家合作伙伴,晶龙集团是其中之一,在分配给中国的3个发展份额中,晶龙集团独占其二。自2007年始,晶龙集团介入海姆洛克公司的发展计划,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晶龙集团进口原料的价格更是比市场价低了几乎一倍,成本的降低无疑带来了最大化的利润。宁晋县古称凤凰城,一直都属于比较落后的农业小城,晶龙的崛起,迅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06年,这个孕育于小城却称雄于世界的“硅老大”企业实现产值36亿元,与2005年同期比增长117%;实现利税8亿元,同比增长143%;上缴税金2亿元,同比增长108%,凤凰城真正地飞出了“金凤凰”。

赤子之心:愿做光明使者造福人类

晶龙集团的宗旨是“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谈到自进入这个行业以来的风风雨雨,靳保芳颇有些感慨,他说,自10年前建厂之初,就打算终身投身到这个事业中了。“光伏产业是个光明的行业,我和全体晶龙人愿意做光明使者,正如在人大会议上的议案,也许暂时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总能达到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目的。”靳保芳坚定地说。

近一小时的采访,靳保芳和任丙彦这两位“晶龙航母”的奠基人和缔造者,始终充满了热情,言语之间,可以看出对光伏事业的一片赤诚。采访完毕,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晚霞灿烂,靳保芳和他的晶龙集团正托起一轮光明的太阳。

(原载《太阳能》2007年第4期)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走进晶龙集团感受“中国龙”的王者风范
下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从优秀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