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产业做大,把产品做优,把企业做强,晶龙集团在进一步巩固与世界最大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合资关系的基础上,2006年又分别与海姆洛克公司、世界太阳能研发技术领先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使晶龙从原材料到科研建立起畅通的渠道。2007年2月7日,晶澳公司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成功挂牌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融资2.4亿美元,股价由15美元上升至70美元,并持续稳定增长,为美国高科技类股票增长速度第二名,成就了一个业界神话。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
单晶硅产业群形成了
十多年来,晶龙集团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产业,催生了与主业相关的纵横延伸企业,实现了集团内部相互联动、互相促进的产品结构体系,形成了高科技企业群体。靳保芳说“我们的产业发展,一是横向延伸,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的单晶硅棒和硅片,同时建立相关配套企业,实现部分产品由国外生产到企业自主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纵向延伸,使产品从半导体材料向成品件延伸,从一般产品向高精尖产品延伸,从初端低附加值产品向终端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晶龙集团克服了材料、产品“两头在外”的瓶颈问题,形成了“以太阳能单晶硅、二极管级单晶硅、重掺硅为主导产品”的生产系列,形成了“晶体生长——切方——切片——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产业链。集团生产的单晶硅炉、石英坩埚等设备一方面供给本集团产业链使用,另一方面外销。从原料到产品组件,11家子公司、9家合资公司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集团形成了高科技产业群,实现了集约化管理,减少了供销人员,节约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企业风险。成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单晶硅光伏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2006年11月,河北宁晋被认定“国家火炬计划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基地”,晶龙集团共有8家企业被认定为该基地首批骨干企业。
企业一定要占领技术制高点
“只有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最后也才能占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制高点。”这是靳保芳常说的一句话。本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精神,他和晶龙人建起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地处资源小县的集团公司已经拥有了18名博士,30多名硕士等各类高技术人才加盟。11年来,共完成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课题150个,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项,其中低氧碳单晶硅复投料自卸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双刀方棒切割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靳保芳深知,一个企业,不能不讲技术,特别是生产企业,技术是重中之重。哪个企业的技术最领先,就能占领制高点。现在的形势很好,但当将来产生变革时,拼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技术。尖端技术才能创造出尖端产品,才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这些年来,靳保芳和晶龙人不但搞了技术创新,还在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科技创新条例,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创办了电子材料研究所,不断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强化科技创新力度。这既为职工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又调动了人们施展才能的积极性。如今,晶龙从领导到职工,从专家到技术员到生产一线的工人,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活动、人人争当创新模范”的氛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靳保芳常说,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他的生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靠一种产品长盛不衰。集团每年都有几十项技改创新和技术成果,为集团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也为企业实现了技术的积累、人才的积累。灿烂的科研之花,在生产一线的实践和市场竞争的检验中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形成新的生产力。
以人为本,打造和谐晶龙
靳保芳深谙和谐的真谛,他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把构建和谐企业放在重要位置。建设和谐企业,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必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实现构建“和谐晶龙”的目标。
尊重是和谐的基础。晶龙集团秉承“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原则,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建立起一套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对能者高薪高酬,以提高企业人才的待遇,为在企业工作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晶龙集团为结婚的本科生免费提供一套一居室的住房,多次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为职工提供深造机会,而且组织骨干力量多次到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进修学习。晶龙把提高职工素质当作长期任务来抓,兴办学习型、教育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职工培训。另一方面,晶龙还重奖科技创新的有功之臣。在每年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先后对承担研制硅棒切割机和二次投料科研攻关的有功人员分别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