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龙
主人公感言
无论获得哪些荣誉,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作为共产党员的本色都不会变,职责更不会变,那就是对社会要负责任。我没有什么过多的爱好,也不讲究吃住,但我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更大贡献的思想上是永远要争第一的。对我来说,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至于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归自己是次要的。现在虽然天天工作很苦累,但我觉得很有乐趣,因为创造价值、财富是我唯一的安慰和追求,也是我不竭的精神动力。
从石家庄沿308国道向东南行60公里,一片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世界上最大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加工中心——晶龙集团就坐落在这里。8月末,踏着入秋来的第一场雨,记者来到位于华北平原腹地的宁晋县城,望着晶龙大街两侧鳞次栉比的楼宇厂房,记者感慨万千:一个农业县,既无资源优势,又无人才优势,也无交通优势(这里不通铁路,没有飞机场,直到2006年初才通了青银高速公路),但在13年前的1996年春天,靳保芳却执意要上马建设用于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重要原料单晶硅的高科技项目!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从小生长在农村,炸过油条、蒸过馒头,当过县农机公司经理和县电力局局长的靳保芳,带领他的晶龙人,将这里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和最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被同行们称为光伏产业的“航母”时,世界都为之叹服。
谈及20多年一次次传奇般的经历,靳保芳坦言:“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点成绩,凭的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为国家作贡献,矢志不渝。”
两度临危受命彰显领导才能
靳保芳参加工作30多年来,当过工人,当过国有企业的领导,现任民营企业董事长。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1984年春,靳保芳临危受命,担任濒临倒闭的县农机公司经理。8年中,他带领职工奋力拼搏,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农机系统先进单位,1989年靳保芳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199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年来,公司效益翻了五番,固定资产增加了13倍。
1992年,宁晋这个农业大县频闹“电荒”,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群众的生活用电也受到影响。这时,靳保芳又受命出任县电力局党委书记、局长。他上任后大胆整顿纪律,加强管理,先后筹措资金4亿多元,用于电力基础建设和电网改造,全县供电量翻了一番,使这个管理混乱、效益低下、名盈实亏的落后局实现了谷地腾飞,成为河北省文明单位和先进电力局。1995年,靳保芳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三次成功跨越尽显商业头脑
靳保芳在抓电力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兴办多种经营。他敏锐地意识到,电力供应是按区域划分的,发展空间有限,仅靠这一主业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于是,他把目光盯在了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靳保芳听说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单晶硅研制已有多项成果问世,于是兴冲冲地赶往天津,与任丙彦教授洽谈合作事宜。然而,没想到人家一听就回绝了,理由很充分也很简单:宁晋一没资源,二没人才,凭什么搞高科技?
碰了壁,靳保芳没有泄气,他一边学习单晶硅知识,一边不断拜访任教授。两次、三次……靳保芳三次北上天津,向任教授阐述宁晋县上这个项目的电力优势、信用优势、资金优势……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最终打动了河北工大的专家们。靳保芳入了行。
1996年,宁晋晶隆半导体厂建成达效,宁晋有了第一家高科技企业。靳保芳从中看到了单晶硅产业的前景,也看到了合作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1997年12月的一天,宁晋县来了一批不寻常的客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的考察团。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要想吸引一向谨慎的日本企业投资,并非易事。松宫的创始人松宫律夫一共到宁晋考察了5次,考察的内容不仅包括企业经营情况,还有政治、历史和地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