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靳保芳博客>>正文  
 

关键字:

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靳保芳:领导的才能 商人的头脑 企业家的手笔

作者: 段同刚 来源: 晶龙丰碑 发表时间: 2012-04-01 已浏览 字号:

孙志敏 曲道萍

528,是河北晶龙集团成立十周年的日子。这天上午,雨后放晴,烈阳烤人,在宁晋晶龙工业园区内,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一派节日气氛,集团正在这里举行庆祝大会。

十年,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十年,弹指一挥间。然而,晶龙集团在靳保芳的带领下,在一无技术优势、二无地域优势、三无科技优势、四无原料优势的宁晋县,经过十年拼搏,建起了一家光耀世界的高科技企业,创造了一个奇迹!

今天,晶龙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宁晋也由此走向了世界。

晶龙集团十年发展的历程,是一曲催人奋进的创业歌。在庆典大会之后,记者采访了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了解到他的许多动人事迹。

两度临危受命 彰显领导才能

靳保芳参加工作30多年来,先在服务行业当工人,后任县农机局办公室主任,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的工作,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1984年,靳保芳临危受命,出任县农机供应公司经理。8年中,他带领职工奋力拼搏,公司效益连翻五番,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农机系统先进单位。1991年,靳保芳被评为全国农机系统先进个人,199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管理者”、河北省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2年,宁晋这个农业大县频闹“电荒”,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群众的生活用电也受到影响。这时,靳保芳又受命出任县电力局党委书记、局长。他上任后大胆整顿纪律,加强管理,先后筹措资金4亿多元,用于电力基础建设和电网改造,全县供电量翻了一番,使这个管理混乱、效益低下、名盈实亏的落后局实现了谷地腾飞,成为河北省文明单位和先进电力局。1995年,靳保芳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三次成功跨越 尽显商人头脑

靳保芳在抓电力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兴办多种经营。他敏锐地意识到,电力供应是按区域划分的,发展空间有限,仅靠这一主业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于是,他把目光盯在了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上。1995年初,他听说河北工业大学单晶硅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产品可用于太阳能发电,被称为绿色环保产品和朝阳产业。这一信息,引起了靳保芳极大的兴趣,多次北上天津与学校商谈。他的诚意与执著终于打动了校领导和研究所的专教授,同意与他合作建单晶硅厂,打造产学研基地。1996年,宁晋晶隆半导体厂建成达效,宁晋有了第一家高科技企业。

晶隆半导体厂投产后,靳保芳看到了单晶硅产业的前景。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199712月,靳保芳又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合资建立了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其产品全部销往国外,企业增强了发展后劲。

为了延伸产业链,打造光伏产业世界名企,20054月,靳保芳又与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光伏科研机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电池研究所签订了建立科研中心的协议,并与澳大利亚光电科技工程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今年5月一期工程已投产。工程全部建成后,晶龙集团太阳能电池年产量可达到175MW,成为世界上较大规模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之一。

企业光耀世界 显露企业家大手笔

十年漫漫求索,十年发展壮大。今天,靳保芳带领晶龙人走上了创新之路,登上了世界舞台,显露出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大手笔。集团从最初只有十几个工人、3台单晶炉的小厂,发展成今天占地600余亩,拥有3000余名员工、11家子公司、6家合资公司、300台单晶炉,先进线切设备13台及其他200多台(套)切磨设备,以生产二极管级、集成电路级、太阳能级单晶硅为主导产品,兼产单晶炉、石英坩埚、高纯石墨器件、化肥、化工产品,集科研、生产、商贸、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2005年,晶龙集团生产单晶硅1126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生产单晶硅片1500万片,成为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实现营业收入17.68亿元,利税3.5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连续两年成为宁晋县纳税状元和邢台市第一创汇大户、县财政收入的中流砥柱,并双双跨入了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和河北省百强企业行列。靳保芳在成绩面前没有止步,制定了更远的发展目标:要把宁晋建成中国硅光电子工业城,把晶龙集团建成世界名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原载《河北经济日报》200666

关闭窗口

上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最具影响力劳模
下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从电力局长到中国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