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靳保芳博客>>正文  
 

关键字:

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从电力局长到中国硅王

作者: 段同刚 来源: 晶龙丰碑 发表时间: 2012-04-01 已浏览 字号:

记者感言:“选准一个好项目,创业就成功了一半。”靳保芳凭着自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上演了一出“三顾茅庐”的好戏,硬是将这个本应该在大城市搞的高科技项目拉到了宁晋这座小县城。

然而,选准一个好项目又谈何容易。除了慧眼识珠、科学调研、锲而不舍和果敢投入,在宁晋崛起的晶龙带给我们的思考,似乎还有很多。

创业离不开合作,合作离不开共赢;把诚信放在第一位,义中取利

创业之初,靳保芳就为晶龙集团确立了立足共赢的创业战略: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回报。也就是以股东、银行、员工、伙伴、社会五方的利益为共同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五赢格局”。通常人们在创业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赔和赚,而靳保芳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赔和赚。

199712月8,以生产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为主的中日合资河北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以来,中日双方人员相互信任、优势互补、积极配合,遇有技术问题和经营困难,双方都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尽快解决。经过多年合作,双方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双赢的现实再一次印证了靳保芳的合作理念。

“首先要为对方着想,想别人同时,也会想到自己。”靳保芳对合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晶龙也确定了自己的合作原则——义中取利、合作共赢。也就是说,做买卖,搞经营,就要先义后利,义中求利。

合作中,取“义”在先,也就意味着在一些情况下要牺牲自己的利益。

2006年,有一个国外大企业在韩国投资了一个工程,急需单晶硅原材料,在上海与晶龙签署供应协议时,提出了能不能保证给50万单晶硅片。50万片不但是量的问题,还有价格的问题,一宗生意就要让利100万。

即使这样,靳保芳还是答应了。作为回报,对方提出,可在2006年、2007年拿出一定的经营份额给晶龙。为什么呢?靳保芳告诉我们:“这就是战略同盟,在你困难时我帮助你,那我在困难时你要支持我。多方面寻找战略伙伴,才能寻找到企业的支柱和战略支撑点。”

记者感言:正是基于这种义中取利、合作共赢的创业、兴业理念,晶龙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迅速实现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不断攀登高科技高峰,并积极寻求和海外、国外企业实行联合,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宁晋赛美港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晋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公司等,就是合作的结晶。

靳保芳的创业史再次印证了一个恒久的商业命题:义中取利,方能兼得;互惠合作,方能共赢。

创业是一个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创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构建产业链

“只有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最后也才能占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制高点”,这是靳保芳常说的话。有新能源、高科技、外向型特点的晶龙集团,长期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把它看做企业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确立了“自主创新,永争第一”的晶龙精神,并一直把它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上。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晶龙围绕单晶硅进行的产业延伸,不仅催生了与主业相关的一批横向延伸企业,也形成了从单晶硅到终端产品的纵向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产业链条化之路。

靳保芳说,这也是强强联合的产物。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生产,晶龙同时催生了与主业相关的一批横向延伸企业,如高纯石墨加工厂等服务群体。这样做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产品从一般的半导体材料向高精尖的器件级、电路级产品延伸,从初端的低附加值产品向终端的高附加值产品迈进,形成了以太阳能单晶硅为主导产品的生产系列,具备科研、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集团内部联动、互相促进的产品结构体系,形成了高科技企业群,进而打造企业航母。

实践再一次证明,一个成功的企业与企业家,其创新精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秉承“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崇高理念的靳保芳坚信,这些灿烂的创新之花,一定会在生产一线的实践和市场竞争的检验中结出丰硕的果实,形成新的生产力。“晶龙”已成为“中国龙”,正在向“世界龙”迈进。

|<< << < 1 2 3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靳保芳:领导的才能 商人的头脑 企业家的手笔
下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宁晋泊崛起中国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