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当年和任丙彦教授一同来到宁晋创业的还有一批科研技术人员,如今他们许多已扎根晶龙,成为了地道晶龙人。来到晶龙得到是充分的赏识和尊重,因为在靳保芳看来经营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经营人才。
晶龙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同期声:实际上我觉得尊重人才要表现在各个方面,从大事到小事我们要想到我们应该想到的。比如专家,我们都把他们的事情当做成第一位的事情去考虑。任教授他在光伏产业、在学术界里也有一帮人,他有好多业界的人到我们这里参观、学习、交流,我觉得,用一个人就活一个企业,就活一大片,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单位有很多。像黄教授,他是在日本工作的,因为他搞一个科研项目,到晶澳来,他把一个家庭都带过来了。但是我们条件不是太好,包括他自己的一些房子都是租住的,我听了这些情况以后,我觉得心里也特别不安,所以我第一件事情要安排科学家(住房)。不光是黄教授还有其他一些科学人员,都要关心他的一切,包括他个人的事情。其中我们这还有一个邝教授,邝教授40多了还没有搞对象,还没有结婚,所以当时我去了以后给当地政府说,给我们主持工作的一个总经理说,你们要把这个来当事去解决。因为事业他连自己的婚姻都没解决,我说你们要把这个事当成一个非常大的事去解决。虽然是小事情,但他本人听了,别人听了都很感动。这种感动是一种激情,这种激情反应到工作上去那就是力量。
解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合作晶龙聚拢了人才,而与松宫的牵手则使晶龙有了资金、管理、信誉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向着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目标迈进了一步。日本松宫是一个有着世界影响力的老牌企业,它的营销网络遍布英国、南非等多个国家,有了这个外力,晶龙如插上了翅膀的飞龙。
一直以来单晶硅原材料全球紧俏,晶龙却赢得了世界上最大多晶硅厂商——美国海姆洛克公司的信任,海姆洛克把分给中国的配额三分之二的货品给了晶龙。那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当众多合作商难以完成合约的时候,晶龙履行了承诺。
晶龙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同期声:市场经济当中都会想到利,这是一个企业家或者一个商人必有的品质,没有利益你企业还干什么?企业就是一个赚钱的机器,但在讲利益的同时,你首先要考虑到对方也要取得利益,叫双赢。在双赢的情况下也离不开信义,利益和信义这两个选择上,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选择了信义。
解说:诚信成为了靳保芳的招牌,也成为晶龙一直恪守的信条。为求得诚信他们不惜牺牲利润。
晶龙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学强同期声:2006年正是我们光伏产业火暴的时候,荷兰的一家公司与韩国签订的工程合同因为缺货不能按期交工,当时对方很着急,就试着向我们晶龙求救。当时我们靳总听了以后,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当时我们晶龙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于是我们就紧急的组织人员,加班生产了50万的硅片给了对方,并且价格上并没有乘人之危,并且比市场价格还低了1到2块,这件事使对方很受感动。
解说:正是因为有了这双赢的理念,有了互惠互利的实践,才有了一次次凤凰的落户,也有了晶龙一次次的选择和一次次的发展机遇。
2005年春天,有着中国光伏产业第一人之称的澳籍华人杨怀进来到了宁晋,在被靳保芳的创业胆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折服的同时,也被晶龙单晶硅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所吸引。杨怀进做媒,促成了晶龙与澳大利亚光电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的三方合作,成立了晶澳太阳能公司,生产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公司很快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晶龙还与世界最具权威的光伏科研机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形成了合作。从此晶龙真正走上了国际化的大舞台。
任丙彦教授同期声:晶龙集团不仅在规模上在世界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另外,这个企业集团它非常有发展后劲,它之所以有发展后劲就是因为它的技术储备非常充分。那么晶龙集团由于它的产业链条比较长,举个例子,比如大直径、低氧碳、高寿命的太阳能单晶,这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根本,因此这个特殊的产品决定了晶龙在世界太阳能光伏行业是占据领导潮流的位置。
解说:不断地合作、不断地开放、不断地发展,这就是晶龙。但在任何条件下晶龙人始终牢记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壮大自己。通过合作企业扩大了融资渠道,扩大了生产规模,通过合作形成了多家经营的模式,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通过合作引进了新的管理机制,拓展了市场。这些有利的因素都为晶龙提高科研开发能力提供了保障。在晶龙集团的每一个生产流程中都能看到技术创新、科学发明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