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芳
车从石家庄出发,沿着青银高速公路往东南方向驶去,车行40分钟左右,路边闪过的标牌“宁晋县界”告诉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已经靠近。
宁晋是个农业县,但这个县城并不像很多小县城一般简单沉静,进入开发区,工厂的大楼、大门在眼前交错,纺织服装、电线电缆是这里重要的生产行业。但是最吸引我们的,却是隐藏在这个小县城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晶龙集团。
深藏不露的巨龙
临来的路上很是忐忑,隐藏在河北平原中、太行山脚下、交通不便,甚至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一个小县城里,依靠高科技、高级人才才能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真的能够落地生根么?
在晶龙集团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集团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拥有64台单晶炉的拉晶车间、硅片切割能达到180微米水平的线切车间,以及全封闭制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见到这些车间的时候,我们很难把晶龙和“县城”两个字再结合起来。先进的设备,忙碌而各司其职的员工,整齐的厂房,3个大规模的生产园区,建设中的19层集团办公大楼,单从气势上来看,晶龙集团就已经不输给当前国内的一些负有盛名的企业,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这个名头,此时显得已有几分可信。
晶龙集团始建于1996年,是以生产太阳能级大直径、低氧碳、高寿命单晶硅棒、片,半导体器件级、集成电路级单晶硅系列产品和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主,兼营单晶炉、石墨制品、石英坩埚和化工产品的,集生产、科研、加工、贸易、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外向型、股份制民营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占地1200亩,拥有12家子公司、9家合资公司、8000余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2007年2月7日,晶龙集团旗下的晶澳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成功挂牌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目前,晶龙集团拥有大型直拉单晶炉400台、世界上最先进的多线切割机100台、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0条及其他辅助设备500余台(套),年生产单晶(3英寸-8英寸)能力2600吨、单晶硅片1亿片、太阳能电池500兆瓦和太阳能电池组件30兆瓦。其产品出口日本、美国、西班牙、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光伏产业界享有盛誉,并同日本夏普、三洋等世界知名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科学决策决定出路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广为人知与蓬勃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晶龙集团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进军了这一高科技行业。如今晶龙集团取得的成绩,很大部分应归功于对这一产业的超前意识与果断进入,正是前些年打下的基础,才使得晶龙集团不仅没有在后期太阳能光伏企业的一拥而上中逐渐落寞,反而更增添了竞争优势。那么究竟是谁为晶龙指出了这样一条光明大道呢?正是晶龙集团创始人靳保芳先生。
早年在宁晋县担任电力局局长的靳保芳,敏锐地看到了传统能源对电力的制约以及未来太阳能广阔的发展前景,围绕这个思路,靳保芳开始积极地寻找合作项目。机缘巧合,当时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的单晶硅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靳保芳找到了时任副所长的任丙彦教授,提出了合作意向,却遭到了拒绝。任丙彦教授的理由很充分,单晶硅项目是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配套健全的工业化基地,宁晋当时是个刚刚满足用电需求的小县城,在这里开展光伏产业,是难以想象的。
碰壁后的靳保芳并不气馁,他仔细地研究了宁晋在用电保障、资金保障、企业信誉上的种种优势,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任丙彦恳谈,终于打动了同样愿意为家乡作点贡献的任丙彦。1996年1月,晶龙集团的前身——晶隆半导体厂成立,开始了晶龙的起飞。而靳保芳三顾茅庐请任教授出山,也成为晶龙集团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