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跨越:调整升级跻身一流

作者: 谷晓哲 段同刚 田思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2-10-13 已浏览 字号:

  走好一步棋容易,而下好一盘棋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为了形成规模优势,晶龙集团很早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布局,建设生产基地,建立研发园区,并取得了一连串成绩。

  到目前,晶龙已经形成了河北、江苏、上海、合肥四大基地四足鼎立的格局。四大基地各有侧重,互为依托,呈现出强势崛起的态势。

  河北基地包括宁晋园区、邢台园区、三河燕郊园区、石家庄园区,是以太阳能单晶硅为主的包括拉晶、切片、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等产品为主的基地。宁晋园区是河北省半导体材料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基地,其生产的太阳能级、半导体器件级和集成电路级硅单晶在业界享有盛誉。

  江苏基地包括扬州园区、东海园区,是以研发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多晶硅为主的包括拉晶、切片、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等产品为主的基地。

  上海基地是以晶澳总部为依托的集销售、投资、信息和电池组件等为一体的龙头带动基地。

  合肥基地是以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主,一期工程项目达1吉瓦,现以投入使用。

  没有先人一步的思考,就不可能掌握市场先机。

  晶龙集团在河北和长三角地区布局,可以实现资源、人才、科技、市场的有效利用,内可以辐射全国市场,外可以连通世界舞台,对于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大有裨益。

  这十年,晶龙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规模优势愈发明显。晶龙集团拥有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增加到40多个,年销售收入最高达到了267亿元。

    目前晶龙集团形成了年产单晶硅7000吨、硅片6亿片、太阳能电池产能3000兆瓦、电池组件2000兆瓦的产业规模。自2003年起,九年单晶硅产量连年位居世界第一。 

纵横拓展

——构建产业集群的航母

    “规模做大了是基础,但还不够,关键还是要做强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的航母。”在靳保芳看来,只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相互联动促进的产品结构体系,才能克服市场瓶颈。

  晶龙集团以生产太阳能单晶硅片为主,规模做到了世界最大。但这样的产品结构,只能处于整个光伏产业的最底端,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尤其是在市场剧烈震荡的时期。

  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生产,晶龙集团开始横向扩展产业链,催生了与主业相关的一批横向延伸企业,如高纯石墨加工厂、高纯石英坩埚厂、多晶硅选料厂、真空泵修理厂、包装材料厂等服务群体。  

   “这样做的结果是解决了某些产品由从国外进口到自主生产,大大增强了市场的适应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产品从一般的半导体材料向高精尖的器件级、电路极产品延伸,从初端的低附加值产品向终端的高附加值产品迈进,形成了以太阳能单晶硅为主导产品的生产系列,具备科研、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集团内部相互联动、互相促进的产品结构体系,形成了高科技企业群。”晶龙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贾二英说。

    熟悉太阳能产业的人都知道,在这个新兴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才算真正的“强者”。而在2005年之前,晶龙在太阳能产业中独缺太阳能电池产品生产这一环,而这一技术靠自己根本不可能实现。  

  2005年,晶龙与来自澳大利亚的太阳能研究技术公司、澳大利亚科学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科学家团队以科技入股15%,三方成立以生产太阳能电池片为主的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投产即达到17.468%以上,晶龙集团借助晶澳公司在美国上市成功进军国际光伏产业舞台。这次合作填补了晶龙生产太阳能电池这一空白,健全了晶龙的产业链,从而形成从单晶硅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

    产业链条的延伸还不止于此。

   2010年6月初,国际大都市上海正以举办世博会吸引世人的眼球。而此时,晶龙集团一个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会议也正在晶澳公司总部上海召开。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我省最大BIPV“金太阳”光伏电站通过国家验收
下一篇:晶澳巧借中学化学攻克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