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一毛钱的“战争”

作者: 蔡计锁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2-07-16 已浏览 字号:

 

   2012年,晶龙集团17岁,靳保芳60岁。尚未走出青春期的晶龙正如他们从事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一样年轻。然而,市场“寒冬”却不因年轻而停止肆虐。时至今日,许多光伏企业正陷入亏损、裁员、破产、倒闭的境地。晶龙在一个市场极其凶险的艰难环境中,血战力拼。
   “晶龙正在为拥有多赚一毛钱能力而进行一场‘战争’。”6月20日,在宁晋县晶龙集团总部,光伏产业巨头晶龙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靳保芳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说,光伏行业当前陷入市场“寒冬”,国内光伏企业都面临着生死考验。生死时刻,一毛钱能决定企业生死。要努力使产品做到质量一流、成本最低,硅片、电池片等产品总比别人“多赚一毛钱”。如果最终会有几家公司活下来,相信,晶龙能成为生存下来的佼佼者之一。
   “活着,我们的秘诀是比别人多赚一毛钱”
   记者:今年一季度,以往常年盈利的晶龙出现亏损,是怎么回事?
   靳保芳:亏了2个亿。这是晶龙成立17年来首次亏损。主要原因是我们消化去年留下的不利因素造成的。以前长单订购的一批多晶硅原料价格每公斤40多美元,现在市场价格是每公斤24美元左右,这部分原料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抬高了产品的成本,造成了亏损。好在这批多晶硅量不大,一季度已经消化掉了。四五月份,我们又实现了盈利。
   记者: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受欧债危机影响以及德国等降低光伏产品应用补贴的多重压力,国内太阳能光伏产能相对过剩,加之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光伏市场是否真正进入了“寒冬”?
   靳保芳:多年喊狼来了,这一次是真的来了!晶龙成立17年来一直高歌猛进,盈利几个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很平常。就连最为困难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晶龙还盈利20多亿元。从晶龙旗下以生产和销售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为主的晶澳情况看,原材料总体降价超过12%,产品价格总体降低了20%,终端产品的降价幅度更大,让人极难把握。在市场低谷中,决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否则,死亡就会找上门来。
   记者:有媒体报道,国内有些大型光伏企业负债几十亿美元,负债率已经高达80%以上,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可能。你注意到这样的情况了吗?
   靳保芳:有人形象地说,过去光伏企业能够融资的空间在腰以上,后来到脖子上,现在都快没到鼻子了,供给企业能够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无论企业大小,谁丧失了核心竞争力,谁就离倒闭不远了。如果真的出现大企业倒闭,这将是光伏产业重新洗牌的重要转折点。这说明,光伏市场的竞争完全白热化了,光伏企业的生死大战已不可避免。
   记者:晶龙现在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何?
   靳保芳:四五月份满负荷生产。这不,代加工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国内许多大企业如LDK、天合、尚德、南京中电、力诺等争相把硅片代加工业务交给我们做。集团本部60台硅片线切机连续两个月满负荷生产,每个月完成任务都超千万片。全集团300多台线切机,全年总加工量将在5亿片左右,效果不错,有盈利,我们还活着。
   记者:有什么绝招?
   靳保芳:能活着,我们的秘诀是多赚一毛钱。
   多赚一毛钱,可以说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即无论市场条件怎样,我们自己生产或为别人代加工的单晶硅片综合售价每片总能比别人多赚一毛钱。实力就在于,晶龙的产品质量一流,并且同样规格的一根硅棒,我们总能比别人多切出二三片硅片。拿现在一片6.5英寸硅片6.5元,8英寸的硅片10.5元计算,多出二三片,就能多挣二三十元。
   现在的情况是,许多产品都不赚钱,有些产品生产得越多,赔得越多。国内许多大企业正是看中了我们能多赚一毛钱的能力,纷纷把硅片加工业务交给我们来做。他们觉得,交给我们比自己干还合算。你可别小看这项业务,在目前欠账增多、回款较难的情况下,因为有货物在自己手里,代加工业务不会产生欠账,回款及时,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生存活力。
   一毛钱就是一场“战争”。特殊时期,一毛钱能决定企业生死。
   “要想比别人多赚一毛钱,首先质量要高人一筹,为此我举锤砸过单晶”
   记者:听说您举锤砸过一次单晶产品,为什么?
   靳保芳:因为质量问题。要想比别人多赚一毛钱,首先你的产品质量得硬气,没有这个前提,那就是空想。很早我就有这个危机感,而让大家都树立起这个意识却没那么简单。不得已,我砸了几百公斤有问题的单晶硅棒。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我们为一个老客户供货,有几百公斤的单晶硅棒。在即将发货的时候,发现产品质量粗糙、有问题。按合同规定,产品是合格的,不影响使用。但我觉得,大企业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绝不能以次充好。否则,砸了牌子,就等于砸了企业的前途。在这个问题上一点也不能让步,谁砸晶龙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
   的确,我有些愤怒了。心想,海尔的张瑞敏能因产品质量问题砸冰箱,我为什么不能砸单晶?当即,我让装货的员工把货卸下来,举起锤子把单晶硅棒砸烂了。我们的产品始终能够比其他企业卖得贵一点,质量这根弦绝对不能放松,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是哪种产品都要保证质量,做到无愧于市场,无愧于人心。
   记者:损失了多少钱?
   靳保芳:有几十万。事后,我自罚了一万,主管产品质量的副总经理、质量部主任、车间主任、值班员工等都罚了款。
   记者:效果如何?
   靳保芳:大家都明白了,不是为了罚款,而是为了产品质量这个安身立命之本:要想比别人多赚一毛钱,首先质量要高人一筹。有了这次“风波”,大家对产品质量格外重视了。这次事情还催生了国内光伏企业首个质量全追溯体系的建立。
   记者:是个什么样的体系?
   靳保芳:是一个产品质量全流程控制体系。通俗点儿讲,以前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不知道出在哪里,出在谁的手里。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后,产品质量问题出在哪里,出自谁的手里一目了然。
   主要有三大流程。建立(IQC)流程,就像是材料入库的“海关入境卡”,对原材料的进厂实施严格检验把关;建立(OBA)流程,就像是产品出口的“国际护照”,产品无论出口到哪里,产品质量参数一目了然;规范过程检测(IPQC)和出厂检测(OQC)流程,就像是产品质量的“工艺保证书”,产品走到哪里,生产制作情况一清二楚。什么档次的产品卖什么样的价格,都要向客户说清楚,从不欺骗市场。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龙 逆境中壮骨强身拓新局
下一篇:晶澳巧借中学化学攻克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