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创新驱动,光伏市场展现“晶龙活力”

作者: 段同刚 王丽英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3-12-12 已浏览 字号:

目前,晶龙拥有一支200多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晶龙就研发生产什么产品。近年来,累计完成科技创新项目900余项,承担国家“863”计划1项和承担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20多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10余项,获授权专利250多项。

晶龙依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优势,积蓄了强劲的生命力,由此引发的技术创新也一发不可收。

技术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晶龙产品要保证领先市场3到6个月

光伏业界人士指出,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遭遇市场“寒冬”以来,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惨烈。在光伏市场回暖的情况下,哪个企业技术领先,哪个企业就能够胜出。

“只有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最后才能占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制高点。”晶龙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贾二英说。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核心技术,始终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把它看作企业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并确立“勇于创新,超越自我”的晶龙精神。晶龙创立以来,从规模、设备到人员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自主创新精神。自主创新精神一直引领着晶龙人不断走向卓越,超越自我。

深入研究后,晶龙提出,技术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在产品上要保证领先市场3到6个月。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晶龙需要怎样努力呢?

“大致说来,就是技术上选准方向,科研攻关上实现突破。”晶龙集团副董事长任丙彦给出了回答,晶龙在拉晶——切片——电池——组件每一环节上都有自己独立的技术带头人和研发机构,把力量整合起来,全产业链联合创新攻关,优势十分明显。

构建创新的氛围和平台,多方案联合技术攻关。

在宁晋基地,从拉晶和切片的每一道工序开始搞创新,提高技术水平。通过连续技术攻关,晶龙自主研发推广使用的“超薄片切割法”,帮助企业实现了“一刀切出1亿元”。“一刀切出1亿元,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事实。”靳保芳说,“关键就在于晶龙的技术。”晶龙集团手握创新“宝刀”,自主研制并推广的“超薄片切割法”采用90微米切割钢线,切出了180微米厚度的单晶硅片,且成品率达98%以上。这样年产几千吨单晶硅,每年晶龙就能轻轻松松增加一亿元进账。

在东海基地,硅材料研究和多晶铸锭技术的不断提升,让企业在市场风雨中磨练出崇尚技术创新的精气神。负责人王建立坚持科技创新的热情如火:“我们就是要生产最优质的产品,让市场给我们打分。”

在扬州基地,每一个研发子项目,往往用两套方案,如果一个成功,而另一个失败,则选择成功的;而两个都成功,则选择最优的,或者叠加二者的技术,取长补短。

在合肥基地,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组件综合检验实验室,六七十台套设备可检测各种天气情况下(包括雨、雾、高温、冷冻、强紫外线等)产品的性能,为保持产品技术的领先不舍昼夜。基地负责人范瑞茂成竹在胸:“我们的产品技术一流,已得到国内外专业机构认证,我们有信心再创佳绩。”

创新,是挺进新能源企业的一张通行证,更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为晶龙的迅猛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晶龙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积极主动开阔视野,谋求与国内外战略合作。

近年来,晶澳公司在不断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积极谋求与国际、国内领先的研究机构及科研院所建立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使企业焕发了更大生机与活力。他们先后与美国能源部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河北工业大学等国际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高性能硅基太阳电池技术、低成本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和第三代高效太阳能电池探索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相关关键技术上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并将研究结果产业化,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发挥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澳与日本丸红商社签订2014年合作协议
下一篇:质量至上,晶龙接连闯关“挑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