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基数很大的情况下,我们虽然规模很大,但是占的比例很小,这个比例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以去年为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总共发电量是1889亿千瓦时,这占了去年全部发电量的3.5%,这个数字不是很高。德国去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19.2%。如果看一次消费能源消费比例更小了,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1889万千万时,折合成标准煤是不到6千万吨,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59%,也就是说可再生能源发电这块儿在整个社会能源消费比例不到1.6%,还是相对比较低的。
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15%,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指水能、风能,这点我们和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比例差距比较大。以风力发电为例,风力发电我们占全部发电量是2.6%,但是丹麦能够占到33%,西班牙占到20%。光伏发电的差距更大,发电量虽然很大,但是我们2013年占的比例只有千分之1.6,平均起来德国的光伏发电能占到4.5%。规模确实很大,但是在能源结构比例中还不大,这就意味着今后我们需要走的道路还很长,同时市场的空间也非常大。
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很大的规模,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在中国的能源结构比例中还是比较小的。下面谈一下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计划,根据政府的意见,从2016年到2020年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到2020年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的装机目标是100G瓦,生物质能发电要达到30G瓦,这些数字目前都没有定论,都还在讨论中。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这是政府已经确定的目标。
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实现之后,我们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2015年除了水能以外的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5%,到2020年的时候最少翻一番。如果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是48到50亿吨标准煤,我们风能、太阳能发电这块儿就能提供2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4%,它的规模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如果在能源消费总量里面已经达到4%,在全部发电量里面已经可以占到10%到15%,它的地位和作用就变了。在过去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仅仅是补充或者辅助的地方,到2020年要逐步过渡到主力的能源,不是可有可无的。
第二个变化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就要走向市场化的运作,国家不再给你补贴了,现在国家能源局已经提出来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风力发电实现平价上网,不再给予补贴。光伏发电到2020年在用户侧不再给于补贴,也比较平价的上网。一旦可再生能源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就会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它的发展就会有更大的规模和更大的速度。
十三五计划是我们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要的时期。在制定十三五计划的时候有一些观念也在变化,刚刚讲的都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还有可再生能源另外的用途,那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供热,供气,燃料。供热这方面太阳能的热水器,地热的采暖;供气就是沼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等,这些过去在统计能源消费总量的时候没有算进去,就因为这些不是商品,像太阳能热水器并没有按照热的计量进行出售,所以不在统计中,但是它的贡献非常大。
2013年年底的时候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有3.17亿平方米,沼气一年生产176亿立方米,再加上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等,这块儿每年相当于提供5900多万吨标准煤,和刚刚说的发电几乎是一半一半。但是这一半被忽略了,过去不给你进行统计,也不算你能源消费的总量,也不算你的贡献,十三五期间有消息表明要支持可再生能源其他的几种利用方式,如果要把这个算上去之后,我们的规模还要再翻一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会越走越宽,它的规模越来越大。
这是我刚刚讲的总体上的情况,当然我们讲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天我想从投资角度和市场角度讲一下哪些因素是影响我们可再生能源投资收益的主要问题,这也是作为交流,不算是政府的态度。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可再生能源融入到现在能源体系里面。我们现在的能源体系是建立在常规能源的基础上,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它是建立在常规能源或者化石能源的基础上来形成的能源体系,并没有做好接收可再生能源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