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晶龙新闻>>正文  
 

关键字:

红色精神入晶龙

作者: 江山、王忱、徐敏峰 来源: 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 2011-04-18 已浏览 字号:

    第三位主讲人夏晓梅戴着眼镜,很有书卷气,说话带着点上海口音。作为夏征农基金会的理事长,她继承了父亲夏征农的遗志,终日为慈善事业奔忙着。

    人们从现场投影屏幕上播放红色视频《夏征农——人生百年志不移》中了解到,夏征农,江西丰城人,是党内一位年逾百岁的老革命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曾先后担任过山东省委书记,华东局宣传部长,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等职,是《辞海》一书的主编。

    夏晓梅主要讲述了夏征农在反右、大跃进、七十年代末拨乱反正期间的几个故事,反映了夏征农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她深有感慨的说:“所以,他整个这一生,你说他为什么会是这样子?他经过时代的锻炼,经过共产党的教育。从入党的那一天起,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但不断从自己的错误当中,从党的教育中当中来提高自己。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和有利的事,不利的事坚决不办。临终时,他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几十万元钱拿出来创办了一个基金会,建立希望小学。因为党的宗旨就是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和为人民谋福利。”

    因为激动,“谋福利”这三个字,夏晓梅给说成了上海话,她自己也憨厚地笑了。她说:“父亲写有一首对联:‘一等人无私无畏,两件事为国为民。’他这一生就是围绕着这个座右铭去做的。”夏晓梅用一句父亲所作的对联,给夏征农标上一个伟大的注脚。

   (五)萧锋少将之女肖南溪讲述记日记时间最久、字数最多的父亲“日记王传奇”故事

    第四位主讲人肖南溪在现场投影屏幕上播放红色视频《萧锋少将——智勇双全“日记王”》后开讲了。萧锋,江西泰和人,曾任红军游击队队长,八路军团政委,三野副军长、代军长,装甲兵副司令员。萧锋将军一生连续记录、保护和整理日记长达64年,成为我军记日记时间最长、字数最多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

    这天,肖南溪是装甲兵指挥学院的教授,因此举手投足也很有女兵的英武气概,说话声音浑厚且底气十足。

    肖南溪先给大家讲了一个父亲萧锋在红三团时与敌人拼刺刀十二次,保护中央纵队过湘江的故事。接着,又给大家讲了萧锋如何记录、保护和整理日记的几个故事。肖南溪颇具说书的才能,讲故事不仅绘声绘色,肢体语言丰富,而且还能模仿各种人的声音,一会儿学红军指战员冲锋打仗,一会儿学陕北老乡说话,都学得活灵活现。

    讲到萧锋为何要记64年日记的时候,肖南溪先从萧锋与一位叫萧曼玉的中学姑娘在渡船相遇讲起,然后讲姑娘如何把只有十二、三岁的少年萧锋发展为团员及党员。然后讲到萧锋和姑娘拉起42个弟兄,组织起了共产党游击队。浪漫的丛林游击生活之后是萧锋负伤,姑娘照顾他,然后教他识字,为了让他学好文化,让他记日记……

    肖南溪的“包袱”终于抖开了:“萧曼玉作为萧锋革命的领路人和识字老师,他们从相知相识到相恋,最终成为他最心爱的妻子。1934年8月,时任吉安少共书记的萧曼玉在掩护机关转移时被飞机炸死,炸死的时候怀里还抱着一个吃奶的孩子。那是我爸爸和我的第一个红军妈妈的爱情结晶。所以我爸爸十分怀念她,记日记就成为他缅怀自己心爱妻子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场的每一个听众都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谁又能想到,在红色精神大课堂里还能听到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呢?听众中有许多姑娘还深深地埋下了头,不禁若有所思……

    肖南溪还讲到父亲整理日记时的一个故事:“一天星期天的夜晚,已经一、两点钟了,我睡了一觉起来,看到楼下的灯还亮着,我就知道我的爸爸还在写,我就下楼劝我父亲。下了楼以后,我看到我父亲坐在蚊帐中,眼里含着泪花,老泪纵横。

|<< << < 1 2 3 4 5 6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龙集团入选中国光伏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下一篇:晶龙蝉联全球新能源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