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这里体会到,产学研是企业高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产学研一方面为企业创新引来了智力,一方面使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其他人不具备并且难以学到的优势。晶龙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达到发展和壮大企业的目的。现在的生产技术都是保密的,一个大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
三是产业延伸链条化。晶龙集团之所以发展迅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儿有一个完美的产业链,这也是强强联合的产物。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生产,我们同时催生了与主业相关的一批横向延伸企业,如高纯石墨加工厂、多晶硅选料厂、高纯石英坩埚厂、真空泵修理厂、包装材料厂等服务群体。这样做的结果,使主要耗材由进口到国内自主生产,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使产品从一般的半导体材料向高精尖的器件级、电路级产品延伸,从初端的低附加值产品向终端的高附加值产品迈进,形成了太阳能单晶硅为主导产品的生产系列,具备科研、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集团内部相互联动、互相促进的产品结构体系,形成了高科技企业群,打造了企业航母。
在产业发展链条化的纵向延伸方面,晶龙与澳大利亚生产太阳能电池系列产品的知名企业——太阳能研究技术公司、由被誉为“太阳能之父”的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马丁·格林创办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科学家团队,合资组建了“晶澳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成了年产225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厂,填补了晶龙集团生产太阳能电池这一空白,进一步健全了晶龙集团的产业链,形成了从单晶硅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重视发展人才——三个关键词:“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和“聘用与借用相结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企业要把品牌做大做强做长,离不开人才战略的成功实施。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够有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科学发展才能够在经济发展领域实现。
一是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实践表明,办企业一定要有一批优秀人才。但是,晶龙集团在刚起步时,在宁晋这个小县城搞高科技产业,确实存在着人才不足、技术欠缺等困难。在这方面,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如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我们坚持重奖那些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有功之臣。在每年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先后对承担研制硅棒切割机和二次投料科研攻关的专家分别给予嘉奖和物质奖励。2001年,又对为单晶硅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河北工业大学任丙彦教授和吴树田工程师,分别奖励阳光公司股金10万元和5万元,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科技英才共创大业。原先,他们二位打算在这里只干一段时间就回去,现在却长年在这里工作了。
如今,晶龙从领导到职工,从专家到技术员,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活动、人人争当创新模范”的氛围。
二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首先,要舍得高薪引进智力,包括从海外乃至国外引进人才,建立知识产权入股和技术创新人才持股的分配制度,使高科技自主创新具备领军人物、前沿人才和所需要的各种优秀拔尖人才。积极为他们打造平台,让他们摒弃浮燥,自信奋发,创新有为。同时,采取优厚待遇,面向社会广招人才,使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纷纷慕名而来。
其次,从培养当地人才入手。当初,我们不等不靠,面向当地的高考落榜生中选拔人才,并坚持课堂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一大批学有所成的青年技术工人成为生产骨干。多年来,晶龙把提高职工素质当做长期任务来抓,兴办学习型、教育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职工培训,制定和实施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的优惠政策,通过企校挂钩、厂企联合培训专业人才,实行“传帮带”,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