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格局下,来自德国的政策性变化直接影响着河北单晶硅产业。据了解,从2006年以来,德国政府减少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需求量直接缩减一半,整个国际市场减少了四分之一,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片价格下跌。
“这种价格下降将使晶龙减少利润2亿元。”靳保芳告诉记者。
依托国际市场的河北单晶硅产业,需要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市场空间。
新背景下,晶龙今年5月份在德国与当地一家经营性企业合资建立太阳能电池组件公司的举措,便多了一层深意。
“在德国建立组件公司,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运输成本,而且可以依托对方市场链条,降低风险。”靳保芳介绍,晶龙还与法国一家太阳能建筑工程企业进行洽谈合作,成为对方直接供应商。
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足以傲视群雄的国际化原材料供应链条,拥有更为安全的产品市场空间,即便这样,这还不是河北单晶硅产业的终极生存方式。
3.资本全球化:撑起发展“另一条腿”
“我到香港去,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买了一本关于股神巴菲特的书。他有三句话我很赞赏,第一句话是保住你的本钱,第二句话还是保住你的本钱,第三句话更有意思,就是记住前两句话。”靳保芳说,晶龙集团在产业内快速扩张实力的同时,必须考虑“保本”问题。
看似保守的理念背后,晶龙正酝酿着河北单晶硅产业的最大伏笔——纵深开掘集团的资本国际化道路。
今年2月7日,晶龙集团控股企业晶澳公司在成立不到两年,投产不足一年后,便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5个月后,靳保芳算了一笔账。当时晶澳股票价格上升到每股42.76美元,比上市时15美元增长近两倍。这意味着晶澳公司在纳斯达克市值高达19.6亿美元。晶龙集团拥有上市公司中31%的股票,根据规定,集团在美国将股票卖掉后,还不用上税,也就是说晶龙集团可以拿到46亿元人民币之多。“这等于是我们的纯利润。”靳保芳说。
“这么多钱那是我们原来10来年打拼也挣不来的。”每谈及此,靳保芳便会面有喜色,“这简直就是艺术加魔术。”
深谙经营之道的晶龙集团,以最快的速度把持有的部分股票进行转手,拿回了大笔现钱。“这一笔下来,不单单是保住本钱的事情了,足足赚了一笔。”
来自国际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撑,让晶龙有了充裕的实力进行产业谋划。
但事情远未到此结束,将这一经营之道引申开去,靳保芳提出了集团保障发展安全的新思维:巩固在太阳能单晶硅产业中的优势,锻造新的支撑力量,进军金融业,向现代服务业扩张。
经调查,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70%以上,中央提出服务业发展新指向。“这就是晶龙集团的未来。”靳保芳说,晶龙必须学会多条腿走路。
据了解,今年8月份,晶龙集团投资在香港买下一座楼,香港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借助香港这个国际资本大平台,试水国际金融市场。
虽对具体细节密而不宣,但靳保芳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在集团会议上,他会向董事会透露这一意向。
4.智力全球化:掌控核心活力元素
中国单晶硅产业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澳籍华人、经济学硕士杨怀进。国内另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就是经他引荐,开启中国单晶硅产业新一页的。
同样,杨怀进促成了晶龙集团与澳大利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的三方合资,并引来戴熙明等一批海外博士,还一手策划了晶澳公司纳斯达克上市传奇。
尽管曾经在无锡尚德创业,但杨怀进毫不讳言要赶超“老东家”的勃勃雄心。
作为其中举措之一,便是杨怀进日前向靳保芳提出要主动请贤让位,从美国请职业经理人来做晶澳公司总裁。杨怀进告诉靳保芳,要谋划更加重要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