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企业更大发展,必须请更高层次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
一个杨怀进已经让晶龙感到惊叹了,对于杨推荐的管理者,晶龙期待着更大奇迹的诞生。
期待毕竟在未来,而最近靳保芳首先以一个普通学员的身份走进了课堂。
课堂设在晶龙集团,授课者来自清华大学一个企业领导培训机构。12月15日,晶龙集团管理层50名学员参加了首期培训。旁听生更是挤满了课室。
晶龙集团从晶澳公司国际化人才的惊人表现中,看到了人才的奥妙。
“晶龙集团进一步发展最缺的就是人才。”靳保芳说,这是切身体悟来的最深感触。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任丙彦把单晶硅科研成果拿到宁晋转化,为晶龙集团发展埋下第一粒火种;晶澳的国际化,让我们拥有了原来想也想不到的大量海外资金,有了国际先进技术,有了更为科学的管理,这些要素都有了,我们害怕竞争吗?有了人才,什么都会有的。”
晶龙招揽国际化人才动作格外的快。其中有一个海外博士到晶龙谋职,晶龙领导曾让他自己给自己定薪,对方提出一年5万美元。集团考虑,对这位博士来说,不算太高,也说得过去,当时便拍板定下。
“聚天下英才,成就天下大事。”靳保芳在多个场所讲起的这句话,在晶龙集团国际化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采访札记:“扁平化”的力量
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说,扁平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在全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一个企业,一个市场主体,更应珍视这一历史性机遇。
如不出意外,晶龙集团产值两年内有望突破百亿元。回首短短10多年神奇般发展历程,人们不禁追问,晶龙崛起的背后到底昭示着怎样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审视,就不难发现,这家纵横于国际化产业大舞台的晶龙集团,诞生于一个县城的企业,今天何以能赢得生存权的奥秘了。
道理并不复杂,在扁平化世界中,晶龙充分利用了国际的资源,从原材料到市场,从技术到管理,从资金到人才。
河北单晶硅产业的发展,对于全球化演进中河北市场主体何以培育壮大,无疑具有标本意义——那就是,真正认识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中重新发现自己,投身到扁平化世界中去。
人们或许质疑,即便河北单晶硅产业不走国际化道路,一样可以有丰厚回报
但不要忘记,在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都是九成以上掌握在国外的时候,一个没有国际身份和产业角色的企业,凭什么发展壮大?
经济全球化时代,游戏规则和制胜的核心就是全球配置资源。没有国际化理念,何以诞生国际化企业。
人们或难理解,在小小区域内尚未拼杀出结果,何谈全球化。
这种理由本身便是狭隘。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成才,为争第一把每个人都当做了自己的竞争对象,不考虑这些对手还是自己的战友。
全球化是一场竞争,也是一场合作。虽然有句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也有一句话是:只有永远的利益。共同的利益才能赢得共同发展。
认识上的局限是发展中最大的障碍。这不是一个寻找理由的时代。种种基于顾虑的认识背后,是我们思想被束缚的结果。
正如我省提出的,沿海意识是要树立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取向的发展理念,核心是率先改革开放。
这种开放,不单单是吸引外资,引大项目,还有理念的升华和实践。
机会已经到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我省正加紧谋划部署相关工作。更适宜的企业成长环境在营造,更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形成,更多的政府支持在酝酿,诸多外部条件的形成能否最终化作一个省份最渴求的发展动力,最终的机会还要把握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等角色的身上。
(原载《河北日报》2007年1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