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靳保芳博客>>正文  
 

关键字:

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撬动太阳 驾驭阳光

作者: 段同刚 来源: 晶龙丰碑 发表时间: 2012-04-01 已浏览 字号:

链条优势。晶龙集团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产业,通过自主创新,逐年延伸产业链。在横向上,建立了高纯石墨加工厂、高纯石英坩埚厂、单晶炉设备厂等公司,自主生产了辅助高耗材料石英坩埚、高纯石墨件和单晶炉设备等产品,代替了从美国、法国和日本进口。在纵向上,晶龙集团从拉晶、切片向终端产品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延伸。目前,晶龙集团已形成了“晶体生长—切方—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这样一条世界光伏产业界最为完整且独一无二的产业链,形成了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群,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联盟优势。晶龙集团的联盟企业都是世界光伏产业中的强势知名企业。与松宫合作使晶龙集团迅速实现了由中国第一到亚洲第一,最后到世界第一的三级跳;澳大利亚太阳能科技发展公司是生产太阳能系列产品的知名企业,晶龙集团与该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年产175兆瓦的晶澳太阳能公司,仅一年时间产能就达到75兆瓦;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美国海姆洛克公司年产多晶硅7000吨,占全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去年晶龙集团与世界上较大的太阳能工程商——荷兰肖腾公司的战略合作联盟也取得了良好进展。通过与国际化的强势企业的互利合作,使晶龙集团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履夷若险——抢抓机遇应对危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光伏业界,2005年的发展超过了原来几十年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制造单晶硅的企业由原来的三四家增长到44家,单晶炉达到1449台,产能达到10000多吨,中国还有四家较大的浇铸硅厂,专用浇铸炉88台;硅片加工厂发展到46家,一年就冒出了几十家;线切设备有485台,产能5.8亿片;太阳能厂家达到了38家,产能达到了1278兆瓦;组件110家,产能达到1487兆瓦,这种发展速度的确惊人。业界形成了更加激烈的竞争。

“如果有一个新的产业革命,把多晶硅、单晶硅都一起淘汰了,我们怎么办?大浪淘沙后,剩下的都是精英企业。精英之战,是最残酷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与机遇面前,晶龙集团决策层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索。

“目前,晶龙的绝对优势面临严峻挑战。”采访中,集团的有关领导对此并不讳言。“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企业在市场中必须具有竞争优势。一是独有优势,二是绝对优势,三是一般优势。这些竞争优势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虽然不具备独有优势,但有一定的绝对优势和一般优势。在规模上,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规模大是我们的绝对优势,但这一优势现在却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单晶炉总量是300台,仅占了全国总量的20.7%;单晶硅产量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由过去的70%降到现今的50%;硅片加工企业共有46家,有485台线切设备,我们的线切设备仅占了10%;在太阳能电池产品上,我们的产能是75兆瓦,只占了全国的5.8%;在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面我们仅是刚起步。除此之外,许多企业还将学习晶龙、赶超晶龙当做奋斗目标。这表明晶龙单晶硅的老大地位正在受到严重挑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与此同时,产能扩大,原材料瓶颈矛盾日益凸显。随着前几年世界太阳光伏产业的火暴,多晶原材料供给严重不足。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原料的供应已越来越紧张。国际市场上多晶硅的价格从2000年时50-55美元公斤迅速暴涨到2006300美元公斤左右,但依然供不应求。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原料争夺战已日益激烈,“拥硅者为王”正是现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真实写照。原材料供应成为光伏产业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将严重威胁到企业今后的生存。可喜的是,与海姆洛克公司的战略合作,使晶龙集团在目前全球多晶硅原材料供应异常紧缺的情况下获得重点扶持,在“拥硅为王”的时期,这无疑使晶龙集团在原材料供应上拥有了牢固的后盾。

有鉴于此,晶龙集团大力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前十年,企业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形势,实行“风险经营、快速发展”的经营决策,这使我们抓住了机遇,比别人抢先占领了发展的制高点。实践证明,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使企业飞速发展壮大。但当前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还坚持原来风险经营的发展思路,就会使战线拉得过长,投资过大,设备闲置,成本加大,企业风险就会随之而来。我们必须要改过去的“风险经营,快速发展”为现在的“科学决策,稳健发展”。企业要稳健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要科学发展,适度发展。集团主要负责同志说。

|<< << < 1 2 3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中国龙”腾飞震寰宇
下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晶龙宝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