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晶龙集团已成为国内太阳能产业链条最齐全、最具实力的企业。
“国际化技术团队是企业走向世界,在更广阔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向国际化大公司迈进,国际化人才、技术团队,打开了企业发展的眼界,这是企业进一步腾飞的基础。
2005年开始,作为原材料的多晶硅持续涨价,晶龙的单晶硅也跟着涨,但靳保芳感觉不踏实。看着卖单晶硅赚回的钱,靳保芳觉得“这是暴利”,他说:“太阳能产业这段阳光灿烂的日子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呢?我觉得市场不可能永远这样。”
面对未来的挑战,靳保芳准备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为了能够控制成本,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生产,晶龙集团横向拓展产业链,成立了一批与主业相关的企业,如高纯石墨加工厂、高纯石英坩埚厂、多晶硅选料厂、真空泵修理厂、石英材料厂、包装材料厂等。靳保芳说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既解决了某些产品依赖进口的瓶颈,大大增强了晶龙的市场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生产成本。石英坩埚是拉制单晶硅过程中最主要的消耗品,过去只能由美国通用等3家公司生产,晶龙每年的投入大约在5000多万元,但现在通过自主研发,晶龙石英坩埚完全实现了自产,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拉低了全球石英坩埚价格。这让晶龙集团的单晶硅在成本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靳保芳希望晶龙能够继续向下游延伸。他找到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所作为合作伙伴,成立了以生产太阳能电池为主的晶澳太阳能公司,目前其太阳能电池的平均转换率已经达到17%。靳保芳计划今年建设5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和15M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各一条,到2010年,将太阳能电池片产能提高到200MW/年。有自己的单晶硅做保证,靳保芳希望晶澳能够为下一个10年的增长提供充足的动力。
在世界多晶硅供应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晶龙集团2005年生产单晶硅1126吨、硅片1500万片,实现工业总产值16.55亿元,上缴税金96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4.77亿元,完成利税3.79亿元。
2006年,晶龙集团各企业更是一路高歌,捷报频传,再创辉煌。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与2005年同期比增长117%;实现利税8.37亿元,与2005年同期比增长143%;上缴税金2亿元,与2005年同期比增长108%,出口创汇8600万美元。至此,晶龙已跻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和河北省企业百强行列,并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宁晋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基地”。
就这样,晶龙集团业务涉及单晶硅棒、切片、电池片组件、系统集成和工程,单晶硅直接生产、石墨器件、石英坩埚、拉晶用气体制造等完整的纵向产业链与横向配套产业,被国内外誉为“世界单晶硅产业的圣地”、“世界太阳能产业的大家族”。
造福子孙后代
21世纪,人类将面临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全会上,作为光伏界唯一的人大代表的靳保芳,向大会递交了《关于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建议》的议案。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能光顾我们这一辈子,还得为后代想一想,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必然,也是后代积德的一项工程。”
“我国石油消费的40%依赖进口,如果没有那些进口石油,那我们国家的工业有很大一块就转不动,半壁江山将要瘫痪,这就是我国目前存在的能源危机。国际上在10年以前已经着手开发可再生能源了,而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在这一方面是相当落后的。石油的价格已越来越高,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是迫在眉睫。”靳保芳说,“在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太阳能具有环保和取之不尽的特点,是最理想的替代能源。因此,10年来国际硅光电源市场持续火暴,发展速度惊人。世界光伏产业平均增长率为28.6%,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6.8%。我国的光伏产业经过20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现在,我国在硅太阳能产品的生产、加工、组件各个环节上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靳保芳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光伏发电上网是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手段,而光伏产业已成为发展最迅速、最具环境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政府应大力扶持和主导发展低耗能、无污染、高效率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对传统工业实行结构升级式改造,以提高高新技术的比重。”
“推动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也许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需要很多人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不敢说自己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但是一定起到了作用。”靳保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