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创新之魂引领晶龙飞腾

作者: 温如昌 段同刚 王旭东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0-07-20 已浏览 字号:

  历经14 年发展,一举冲进全国500 强的晶龙集团日前又传来好消息,随着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旗下的晶澳公司在韩国成功建立了3 兆瓦太阳能发电示范站;上海晶龙基地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西班牙安装20 兆瓦的发电示范站。“在国际金融风暴影响的情况下,调整结构,向高端发展,打造国际品牌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选择。”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说,在国外成功建立光伏电站不仅是晶龙集团向产业高端迈进的重要标志,而且表明晶龙集团已经在世界光伏产业格局中赢得自己的应有地位。

  在靳保芳看来,晶龙集团迅速做大做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发展模式,拓宽视野,抓住机遇,与世界光伏产业中匆名企业实行强强联合,成功地实现了借力借势发展。

  经过多次磋商谈判,199712月,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日本松宫)与晶龙集团的前身晶隆半导体厂共同出资兴建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晋松宫)。

  宁晋松宫的投产,不但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使宁晋单晶硅产品很快进入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次合作给宁晋单晶硅产业发展带来了突破性进展,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1998 年底,宁晋单晶硅基地单晶炉增至24 台,产能达到100 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1999年,年产单晶硅200 余吨,跃升为亚洲老大。2004 年,单晶炉总数达到136台,年产单晶硅836 吨,占国内总产量的70 % ,占全球产量的20 % ,雄居世界太阳能单晶之首。

  通过与世界最大钮扣生产商香港其昌公司合资兴办赛美港龙公司、昌隆公司、晶兴公司,粗壮和延伸了晶龙的产业链,实现了石英坩埚和石墨热系统由进口变为自主生产,提高了晶龙的实力、活力、竞争力,具备了高科技产业集群优势。

  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团队合作创办的晶澳太阳能公司,不仅将产业链延伸到终端,同时借助晶澳在美国上市,晶龙集团跃上跨国大公司的竞争平台。集团不失时机在美国、德国和中国香港设立加工厂和分销处,与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 美国海姆洛克公司的战略合作,使产业链上溯至原料层面,从而获得优质、低价的多晶硅原料,在光伏业界“拥硅者为王”时期,不仅没有“无米下锅”之虞,而且占据了竞争优势。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晶龙产量短短八年间,迅速实现了由国内第一― 亚洲第一― 世界第一的“三级跳”。还使产业、产品迅猛向高端发展,由半导体产业跃上新能源业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十强系列。

  通过与国际强势企业联手,晶龙集团不仅获得了雄厚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迅速做大做强,而且使晶龙集团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打造出一个产业集群。一是纵向延伸,产品向高精端及下游延伸,建起了“晶体生长一切方一切片一太阳能电池片一太阳能电池组件”一条世界光伏产业界独具优势的产业链;二是横向延伸,从光伏耗材入手,建立了半导体设备公司(生产单晶沪)、高纯石墨加工厂、高纯石英坩埚厂等服务群体。完善的纵横向产业链条是靳保芳“十字思维”决策形成的,决策的实施使晶龙集团形成了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群。从而规避,了高科技产业链条脆弱的风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羽翼丰满的晶龙已成为一艘“航母”,驶入大洋,驶向需要她的世界各地。

 

  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让创新之魂融入企业血脉

  问:短短14 年的时间,晶龙就成长为目前这样大规模的跨国公司,这其中的内在原动力究竟是什么?

  靳保芳:在14 年的创业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我永远忘不了。

  最早,我找到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任丙彦教授,提出搞太阳能,被他一口拒绝:“不行,这都是大城市才能搞的项目,宁晋县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搞砸了怎么办?"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澳"超高效"电池技术世界领先 光电转换率达18.7%
下一篇:河北晶龙4项创新成果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