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我们用我们的真诚和各种有利条件搞成了。1996 年3 月1 日,宁晋县历史上第一家新型高科技企业― 宁晋县晶隆半导体厂建成投产。当年实现产值450 万元,利税110 万元。而任教授也成为我们企业技术带头人。
这件事情证明,一个企业要想发展,首先要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想他人所不敢想,为他人之不敢为。
第二件,2005 年,晶龙年产太阳能级单晶硅达到1500 多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左右,连年稳居世界第一。可是一位国内权威专家来晶龙指导工作时,却说道:“不就是一个搞基础材料的,追逐太阳能产业,卖材料能有什么出息。”
这话让我们警醒,2006年我们开始着手对企业进行提档升级。如今,晶龙集团已经改变了单一依靠生产单晶硅片为主的、格局,太阳能电池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集团销售收入的60%以上。企业一举跃升到了光伏产业的最前端。
企业要发展壮大,一是要有发展思路,二是实现战略的创新。
而这两件事,说明的是一个道理:创新,才是一个企业最终能够发展壮大的根本。
问:那么技术创新呢?
靳保芳:技术创新当然非常重要,只有占领了科技的制高点,才能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最后也才能占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制高点。
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用于科技创新经费,目前已经累计投入20多亿元。目前,我们集团创新成果的数量由最初每年的几项、几十项,递增到2009 年的260 项。创新内容也由最初的生产难题、设备操作、消化吸收等单项科技创新,逐步扩展到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升级换代、填补同行业国内空白等方面。这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并且必要的保障。
问:如何在人才上保证企业创新能够得到足够支撑?
靳保芳:晶龙坚持“专家教授+乡土人才”的创新队伍组成模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搞创新既要专家、教授参与,也要发挥一线员工积极性,形成技术创新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的创新工作合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使创新成为员工施展才能、岗位成才、体现价值的舞台。
如今,晶龙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活动、人人争当创新模范”的浓厚氛围。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4年的发展,晶龙集团已由竞争风浪中的一叶扁舟成长壮大为企业航母。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和世界光伏业的发展,为晶龙集团提供更为厂阔的发展空间。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并不平坦,仍然需要短、中、长期的各种正确决策和根据决策进行各种创新,让创新之魂融入企业的血脉,才把企业做大、做长、做久,向着世界500 强的目标奋进,把宁晋早日打造成具有一方经济特色的中国硅光电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