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晶龙世界首创超大单晶铸锭

作者: 段同刚 温如昌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1-04-29 已浏览 字号:
2.大手笔科研投入,大决心任人唯才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留住人心,才能留得住人
       尖端的技术,尖端的产品,必须要有尖端的人才队伍。企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拔得头筹,核心要素是人才。对于一个时刻绷紧科技创新这根弦的企业来说,人才求而得之,无疑是最大的鼓舞和最有分量的筹码。 
       黄新明,晶龙集团准单晶铸锭技术研发的核心人物,出生于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深造于日本东京大学,并获得物理、化学双博士学位,在晶体生长及相关材料研究等领域,获日本授权专利9项,曾获日本科技厅注目发明奖和日本晶体生长学会奖。2008年4月,黄新明辞去日本东北大学准教授、博士生导师职务,加入晶龙集团,现任东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主持建设单晶铸锭项目,已在国内申请了九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谈起准单晶铸锭技术,黄新明就显得非常兴奋,会议室里、生产车间里,甚至路上都成了他展示新技术的平台,他就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这项技术,谈起来就滔滔不绝,甚至忘记了时间。黄新明对这项技术的感情,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晶龙人对新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欣喜,更是梦想实现后掩饰不住的激情。 
       黄新明多年来致力于在晶体生长及相关材料的研究,准单晶铸锭技术也是他一直以来不懈奋斗的目标之一。2008年,双方一拍即合,晶龙集团成为了黄新明实现梦想最好的舞台。“晶龙给了我最大、最自由的平台,让我全身心投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回首成功之路,黄新明感慨道。 
       有了人,还要会用人。 
       大鹏要振翅高飞,必须有厚厚的云气在下面托负,使它可以乘风而行,假如云气达不到一定的厚度,那就浮不起大鹏来。  
       人同此理。研发这项国际领先的技术,除了有核心人才,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条件,而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两项: 
       专业的人才团队——任何技术创新都是以人才为核心,黄新明向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提出组建得力的研发团队,靳保芳毫不犹豫,立即授权,请黄新明“需要什么人就招什么人,需要多少就招多少,一切为研发服务”。这样,黄新明有了自己30人的专业团队。另外,还聘请了一位中科院院士和国家某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做顾问。 
       充足的研发资金——创新需要做实验,做实验就要准备承受可能的失败和由失败造成的没有任何回报的巨额支出,靳保芳还是没有半点犹豫,当即拍板,一次拨付了3000万元作为研发准单晶铸锭技术的专用经费。 
       万事俱备,静待佳音。终于,黄新明没有让靳保芳和所有晶龙人失望,不到一年的时间,实验室就传来捷报,准单晶铸锭技术终于成功了! 
        会用人,还要留得住人。 
        成功的脚下,往往是用无数次失败铺成的路。为了研发准单晶铸锭技术,黄新明和他的团队不断做实验,然而每失败一次,数十万元也就跟着打了水漂儿,黄新明甚至因此动过离开的念头。靳保芳得知后,正值寒冬大雾天,他不顾雾大路滑,乘车赶往东海,本来6个小时的路程,却走了10个小时。黄新明见到靳保芳冒着生命危险前来看他,一下子被感动了…… 
       当超大晶粒准单晶铸锭项目通过技术鉴定后,记者采访黄新明博士时,他非常激动地说:“如果我是千里马,是靳总发现了我、留住了我,他叫我往哪跑,我就往哪飞。”  
    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在今天行业尖端人才争夺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三者缺一不可,这里面,企业的用人理念很关键。
    晶龙集团为了打造国际光伏企业航母和百年老店的战略目标,从大局着眼,谋长远发展,高屋建瓴,始终不放松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一流人才,特别是特定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专业型人才。一方面,为真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实干型人才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优良的环境,使员工能够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淋漓尽致。另一方面,除了按照国际惯例采取特殊政策,以高薪和期股等物质方式激励员工,更在感情上与员工荣辱与共、肝胆相照,从基层培养和选拔管理人才,培养一批忠于企业、忠于事业、对企业发展报有希望、贡献力量的人,作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只有对企业有了感情,员工才能和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企业也才能留住真正需要的、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前进的人才。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龙集团对标管理效果显现(关注)
下一篇:晶澳(JA Solar)慈善基金会向四所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