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整合重组 晶龙深挖潜增效益

作者: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4-08-28 已浏览 字号:

率先突破、率先发布、率先量产。晶龙集团以走在前、做表率的气度,站在了光伏行业领先技术的制高点,也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

而在靳保芳看来,博秀的价值远不及此,“‘博秀的光电转换率高出目前同行业先进标准1.5个百分点,意味着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可因此降10%左右。历时3年,研发资金投入1.2亿美元,换来了向着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目标的又一次跨越前进。靳保芳满怀憧憬地说:我判断,今后研发创新的速度如果像近几年这样快,技术突破的临界点就在2020年。到那时,可以不要国家一分钱补贴,光伏发电就能够平价上网。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晶龙这样的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不仅是在市场上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法宝,也是推进光伏这一新兴行业向前进的企业责任,更是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用晶龙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任丙彦的话说:一辈子就认准太阳能一件事。

带着这样的使命感,晶龙集团及其科研团队多年来始终专注于创新,近乎苛求。深陷寒冬时再穷不能穷研发,如今暖阳已至,更是不遗余力。

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颁布《基础创新工作条例》,这是晶龙为创新提供的制度保障;确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科技创新,这是晶龙坚持创新的资金保障;组建由250多名国内外专家和海外归国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这是晶龙持续创新的人才智库;与澳大利亚、美国、荷兰等国的重点能源研究中心深入合作,这是晶龙对待创新的开放态度;推动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将创新实践于对每道程序的改革中,这是晶龙支撑创新的企业文化。

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靳保芳掷地有声,尽管光伏市场有所复苏,但激烈的竞争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在技术为王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持续保持技术进步,必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晶龙集团共开展创新课题167项,取得专利40项。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9.15%,最高转换效率达到19.4%,成为行业翘楚;博秀单晶组件和润秀多晶组件,成为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中最高功率的组件;晶体硅光伏组件产品通过中国质量中心环境适应性认证,成为业内首家获得此认证的企业。

提高管理水平,深挖增效潜力

18年前,晶龙从宁晋起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万名员工,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18岁,晶龙步入盛年。

如果说一代一代像博秀这样的王牌产品是晶龙成长的根基,那么高效的管理则是向着世界顶尖企业迈进的关键。所以靳保芳一直强调: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有一流的、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保障。一手抓产业升级,一手抓管理升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瞄准管理挖潜增效”——在多数光伏企业还在围绕产能大做文章之时,晶龙已经向着现代化企业全速前进。

制度化是晶龙提高管理水平的一贯遵循。制度是堵塞管理漏洞的利器。上半年,集团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二级品、等外品、废硅料招标销售,采购招标,存货管理等10多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在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根据新修订的库存管理制度,6月份集团内部进行了集中盘点,1亿多元的物资积压浮出水面。通过对其在各单位间的优化配置,很大一部分由死水变成了活水,避免了闲置和浪费。晶龙实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贾二英告诉笔者。

精细化管理,保证了企业的高效运转。对于晶龙这样的产业巨头,整体高效运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唯有各部分之间各司其职又密切协同才能深入发掘企业自身潜力,提高整体效益。晶龙集团通过精细化管理将各部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数字化,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实现有标准、有要求、有考核、有监督,提高了生产和运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往往可以为企业进一步深挖潜能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靳保芳说。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龙太阳能电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下一篇:晶澳太阳能增资6000万香港公司 助跑光伏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