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有望从2015年开始转变。
针对当前分布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此次《通知》作出了积极调整。
今年国家能源局仅是设定了国内光伏电站建设的总量,并没有强制规定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各自的建设额度,同时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没有限制建设规模,而是要求各地区能源主管部门随时受理项目备案,电网企业及时办理并网手续,项目建成后即纳入补贴范围。
《通知》明确指出,“鼓励各地区优先建设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东北地区66千伏及以下)接入电网、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所发电量主要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电网企业对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按简化程序办理电网接入手续”;同时,其还明确“鼓励结合生态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扶贫开发等合理配置项目,优先安排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条件好、近期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
除此之外,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预示着我国即将启动售电侧改革,即“配售分离”,这无疑也为光伏的分布式之路扫平“障碍”。
在业界看来,这将在未来催生一大批售电公司,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化解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难题(自发自用以外的余量上网部分,甚至是全额上网)。虽然分布式光伏的一大特点就是可根据负荷设计为“自发自用”,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但相比之下,在自发自用的基础上,实现余电的就近消纳则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
“合理配置项目、消纳条件好都是分布式光伏的特点。而结合《通知》全文内容,那些无法获得更多地面电站配额的投资者,基于种种需求(如资产证券化等),将会在分布式市场开拓上投入更多精力,而由于‘不限制建设规模’,地方政府也乐于引导并扶持投资者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扶贫:光伏产业重任在肩
记者注意到,光伏扶贫无疑是《通知》的一个亮点。此次新增的建设规模主要用于光伏扶贫项目。
《通知》明确,光伏扶贫试点省区河北、山西、安徽、宁夏、青海和甘肃安排专门规模用于光伏发电试点县的配套光伏电站建设。其中,安徽将有40万千瓦专门用于光伏扶贫试点县的配套光伏电站项目。河北为30万千瓦,甘肃25万千瓦,山西、宁夏分别为20万千瓦,青海为15万千瓦。
据了解,从去年起,“光伏扶贫”开始备受关注,设计者寄望其能够成为扶贫工作的新途径,同时,起到有效扩大光伏应用市场的作用。“这是一种政府承担大部分资金、组织工作及相关强力优惠政策,贫困户为直接受益人,光伏企业也有利可图的共赢模式。”英利集团王志新表示。
3月9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修订稿)》,从配套资金及财税政策等方面,对户用、基于农业设施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提供高比例的初装补贴。业内曾预计,如果能真正推行下去,对光伏装机量是一个刺激。
本次下发的《通知》还规定,各地区2015年计划新开工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总规模不得超过下达的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规模内的项目具备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资格。
有专家表示,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设定为17.8GW,也显示出可再生能源基金目前能够满足光伏建设对于今年补贴的需求,而国家能源局也会着力协调各部门解决光伏电站的并网难题。同时,各个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光伏电站融资模式,光伏电站建设对于资金的需求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
《通知》还提出,鼓励通过竞争性方式配置项目资源,选择技术和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促进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下降,对降低电价的地区和项目适度增加建设规模指标。优先满足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等示范区域的建设规模指标需求,示范区域在已下达规模内的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可向国家能源局申请追加建设规模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