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你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
靳保芳:放不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我从人民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回来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还是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我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急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在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次进修,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我反思的过程。就在我不断学习的时候,晶龙腾飞的蓝图逐渐在脑中形成了。
中红网:“观众方者为良医,观众器者为良匠”,学习型文化让企业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靳保芳: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是人有文字,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每一代都是退回原点,从零开始,人却可以读到远古时候的记载,站到所有前人的肩膀上。当然,继承古今中外,仿其形易,得其神难,科学的继承是批判与扬弃,是否定之否定。所以,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得到知识,而且是得到思想的方法。
42、“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把企业当成家业来做”
中红网:你1984年到县农机公司当经理,是自己要求去的?
靳保芳:对。当时我是县农机局办公室主任,想去干点事,就自己要求去了。那时,当经理也是兢兢业业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一次全国农机系统表彰会上介绍工作经验。当时在会上介绍个人经验的就我一个,还是自己写的材料,题目是《当好一任经理,造福一方百姓》。报告在全国农机系统引起轰动,成为了一面旗帜。
中红网:二十多年来,你先后领导了两个处于困境的县级国有企业,让它们从谷底腾飞起来,这不免令人称奇,更让有些人觉得有点玄妙。
靳保芳:其实,熟悉我的人都明白,这里的原因很简单,我是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把国家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业来做,尽职尽责地去经营,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中红网:现在,你成为股份制的民营企业老总了。在这样的岗位上,又是怎么体现自己的敬业精神的?
靳保芳:我1970年到县服务公司参加工作,1984年到县农机公司工作,1992年到县电力局工作,2006年3月辞掉了县电力局长职务,现任晶龙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不论当初是在县服务公司当炊事员,还是今天在晶龙当董事长,我都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项使命去完成。
我当县农机公司经理的时候,脑子里就是整天想着怎么把农机公司的工作干好。当时,宁晋县农机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很小的公司,经济效益也很差,可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把它建成一个当时在全国同行业中经济效益最好的县农机公司。这靠什么呀?就是靠敬业精神!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感到,自己干到这份上了,不管从事一生也好,半生也好,干就要把它干好。到县电力局后,我又总想着怎么把电力局的工作干好。从炊事员、主任到经理、局长和董事长,不论从事哪一个工作,干就要干好它,这就是我的“敬业观”。
中红网:靳总身兼数职,每天的事情很多,工作很忙,都是怎么安排的呢?
靳保芳:我早晨起来,总要先想一想,今天要干些什么,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次要,先干哪些,后干哪些,把这一天的事情都要想好。上班以后,这一天就是工作,没有别的事情。我把自己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了。可以说,在工作上,我是全身心的、全心全意的投入。
为了洽谈生意,我近几年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外出,大部分消耗在汽车和飞机上。有一次我们到美国去谈项目,来回一共只有5天,坐飞机就用去了两天。有时候,我尽管坐在那儿,脑子也没有闲着,想着今天要干些什么工作。晚上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电视,白天的事情也要在脑子里过一遍,想想有哪些事情做好了,有哪些事情还做得不好。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对事业非常有执著,一心就想着为这个事业献身,奋斗到底,直至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