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光伏后寒冬时代的满产奇迹

作者: 段同刚、李中文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4-11-25 已浏览 字号:

“在国内,达到满产的光伏企业凤毛麟角。光伏的寒冬虽然已经过去,市场有所复苏,但是后寒冬时代的市场惯性作用,整个行业仍然难以完全摆脱低迷状态,与2008年、2009年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范玉红说,“另外,经过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为数不多的大企业生存了下来,之前鱼目混杂的竞争被如今龙头企业之间的强力对抗所取代。各大企业之间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差距并不明显,所以竞争就显得尤为激烈。”

而晶龙的满产得益于集团内部订单和代加工业务的双管齐下,“现在燕郊整个园区的生产能力约为每个月1500万片,而集团内部订单大概占到三分之二,剩余的三分之一则来自与其他企业签订的代加工业务订单。正是这每个月500万片的代加工业务,消化了园区剩余的产能。”据介绍,与晶龙签订长期代加工业务的有的企业本身有硅片生产车间,但他们宁可闲置自己的设备而把订单交给晶龙。

为什么?

“始终提供质量好、成本低、服务优的产品是晶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率先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做到?

“管理。坚决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以管理的成果保证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2014年是晶龙集团的“制度落实年”,以此为契机,燕郊产业园区下大力推动园区各项制度“落地”,确保每项制度不走空,杜绝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使每项措施都不折不扣执行,真正地服务于整个园区的提质增效。

落实动态对标制度。看到差距方有动力。园区坚持在内部各个公司、车间、班组之间进行对标,通过日报、周报,对班组、个人生产数据量化对比,积极寻找差距,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另外,园区积极展开与国内各企业、国际同行业的技术对标,每个月安排人员外出学习,带着问题出去,带着经验回来。通过对标,园区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确保了晶龙制造始终走在光伏行业的前列。

落实门岗督察管理制度。上至园区领导、下至员工都必须佩戴工牌、身着工装,拒绝特权。员工出入需要其部门领导书面说明情况并签字确认,对进出生产区的车辆认真核查登记,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员工出勤率和生产安全。“工牌工装看似不起眼,实则既代表了园区的形象,也时时刻刻提醒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

落实员工激励制度。园区严格执行岗位竞聘制度和绩效奖金制度,用市场化方式,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机制,激活员工的潜力活力,积极为提质增效作出贡献。近日,园区晶伟公司的一线线切员工自主研发的废钢线切割机投入使用,其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而运行成本仅为原来的一成,不仅为园区年节约成本10万余元,而且因其优异的设计方案接到了兄弟公司的订单。园区根据技改的价值评估,向研发团队颁发了奖励。

“其实不光我们企业的制度实,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实。”据范玉红介绍,“今年9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提出了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费结算及补贴,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和融资需求,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协调屋顶资源使用,完善接网及并网运行服务等15条涉及核心问题的实质性举措,展现了国家推动光伏发电的巨大决心。”

“这些举措紧扣屋顶落实难、贷款融资难、并网接入难等长期以来制约光伏行业发展的瓶颈,为光伏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国际上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重振旗鼓的信心。”范玉红充满期待,“光伏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我相信,我们的满产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创新驱动——自主研发软件,可添600万元效益

晶龙在生产、物资环节费用锱铢必较,但是在技术研发领域投入始终不遗余力。

“这个车间现在每天生产30万片单晶硅片,每一片硅片都携带着包括厚度、电阻率等在内的50余个自身参数,利用数字化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中的任何一台电脑,就可以实时访问数据中心、调取和分析任何一片硅片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燕郊产业园区阳光硅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巍轻点鼠标,展示着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硅片生产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操作过程。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澳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达30亿元 
下一篇:晶澳为巴基斯坦提供大型光伏电站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