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晶龙发力再造全产业链新优势

作者: 段同刚 王丽英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4-12-16 已浏览 字号:

 

放眼全球,近几年的光伏市场冷热难料,国内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变幻莫测的行业背景下,人们看到一个老牌光伏企业安静、稳重地成长:淡看雨打风吹,我自意决行坚。

从最初仅有3台单晶炉、十几个人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拥有32家控股和全资子公司、员工3万余名的企业集团,晶龙集团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18年来不落人后,晶龙的主营业务从电池扩展至组件,如今又把触角伸向终端电站,建立起完整的“拉晶(多晶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产业链。

顺市转型——由产品生产商向能源提供商升级

回顾晶龙18年来的足迹,每一次生产、经营策略的转变,都无一例外紧跟着市场变化的脚步。几个市场转变的重要节点上,晶龙目光如炬,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顺市经营,在打造完整产业链的道路上,不断转型升级,稳健而坚定。

晶龙创立的前10年,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凭借“风险经营、快速发展”的思路,让初创的晶龙迅速发展。抓住电池市场发展机遇,为晶龙集团旗下的晶澳奠定了世界光伏行业格局中的领军地位。期间,晶澳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74%的速度,2010年电池出货量达到1.5GW,产能达2.8GW,稳坐全球最大电池出货量的头把交椅。

然而2011年到2012年间,全球光伏市场和行业格局却悄然生变,可谓“内忧外患”。在各家光伏企业对行业发展陷入迷茫之时,晶龙集团果断踏上转型之路,停止电池业务的扩展,将产业链向下延伸,开拓组件业务。 

“2011年初,我们对当时的市场进行了分析。”晶龙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靳保芳向媒体透露,“各大组件企业将在未来提高电池自给率,势必会给晶澳电池的销售造成巨大压力。”

事实证明,预测是正确的。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排名前十的组件企业电池自给率超过95%。

“前几年我们把电池的质量做到了业内领先,各大组件公司多是晶澳的客户。但是他们自产的电池量也越来越大,对我们的电池销售造成很大冲击。”晶龙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贾二英向笔者解释转型原因时说到,“除此之外,由于我们离产业链终端还存在差距,组件公司对我们形成了很大制约。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向组件发展,朝着距离终端更近一步迈进。”

现在来看,当时的决定不但富有远见,而且成效显著。

仅用了两年时间,晶澳便顺利晋级全球组件厂商第一梯队,2013年组件产能高达1800MW,跃居全球第七,据预测今年将位居第五位。目前,晶澳组件产能已达3000MW,仅第三季度该公司的组件出货量已达693.5MW,成为最重要的主营业务。第四季度产量全部预订,明年第一季度已经预订了计划产量的75%。晶澳正从原来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向光伏组件制造商转型。

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向笔者透露,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产品毛利率为15%,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7个百分点,环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由于组件业务及战略适当,晶澳太阳能营业利润在第三季度达到了1.896亿元人民币。但靳保芳也坦言,“市场回暖并不意味着暴利时代的回归。光伏行业在寒冬中经历了深度洗牌,低水平、低技术的制造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在此市场环境之下,晶龙抖擞精神,再一次敏锐地做出判断——向着产业最终端挺进,由产品生产商向能源提供商转变。

晶澳经过一年的资产优化和财务结构调整,银行负债率的大幅减少,现金比率与流动比率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资产负载率却是行业最低。还账能力都处于较安全级别,这一点,比其他公司更具发展电站的优势。晶澳助理总裁许建波说:“公司将会把视野拓展到下游产业链,进军电站服务领域,再上新台阶。”

科研先行——技术雄厚保障产品质量业界领先

纵观18年来的发展历程,晶龙集团从没有停下过科研创新的步伐,保证晶龙每一次成功拓展产业链的先决条件,是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将科研视为立身之本,无法替代的技术优势保证了晶龙在“拉晶(多晶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各环节的产品质量业界领先。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澳为巴基斯坦提供大型光伏电站组件
下一篇:巴首座大型光伏电站牵手晶澳